slogon
打开

如果“红色宝藏”能说话︱“当代愚公”把“我”拴在身上,从300米的悬崖跃下……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37827260
积分商场

(海报制作:佘义婷)

“我”是一根收藏在遵义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里的麻绳,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几十年来,“我”与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钢钎、铁锤等工具一起记录着大发渠上那段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为了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村民们能喝上干净水、吃上白米饭的愿望,老支书黄大发带领乡亲们开山劈石、兴建水渠。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勘测设计,这条历时13年才修建完工的水渠最终因无法通水而宣告失败。面对乡亲们的失望难过,老支书深感愧疚,山间上的那道废渠,成为了他心头的一块疤。

1990年,遵义遭遇大旱,草王坝颗粒无收,村民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再也坐不住的老支书将修渠的事再次提了出来。1992年春天,草王坝水利工程项目在时隔18年后再次启动,村民们带上麻绳、钢钎、铁锤等修渠工具开始施工。从水源地螺蛳水到草王坝,需要经过七个悬崖,十多条峻岭。擦耳岩是其中一处尤为险峻的地方,为了勘察测绘水渠位置,技术人员需要在悬崖上作好标记,看着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害怕得不敢动工,请来的专业施工人员也停下了工作。这时候,黄大发站了出来,将“我”一头系在腰上,另一头系在树上,由几个年轻人拖着慢慢下放到悬崖作标记。经过3年的努力,黄大发及村民们凭着惊人的勇气和精神,将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修通。

后来,当有记者采访问到黄大发当初独自拴着绳索下悬崖是否紧张时,这位耄耋之年的老支书却十分淡然地回答:“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么可怕的呢?” 

(部分文字资料由遵义大发渠党性教育陈列馆提供)

记者

陈杉杉 朱美云

编辑

谢磊 谭笑

责编

佟文玲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