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霜降三题,气当霜降十分爽,一夜霜寒木叶秋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98238920
动静原创

诗说霜降节气,再三品味,思之愈深,愈觉菁华琳琅,引人入胜。

一、青霄玉女主霜雪

唐代李商隐有首《霜月》诗,颇受好评,其诗曰: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认为,李商隐此诗堪称绝句作品中的典范,尤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之语更是耐人寻味,自是“佳句也”。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将李商隐此语与“本朝石曼卿”诗句对比赏析,认为北宋石延年《七夕》里的“素娥青女原无匹,霜月亭亭各自愁”与李商隐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恰恰“意相反而句皆工”。

这李商隐、石延年二人诗里的“素娥”与“月”对应,是指天仙嫦娥无疑;而这个与“霜”密切相关的“青女”又是哪里来的神仙姐姐呢?

“青女”即霜雪女神。《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东汉高诱注解曰:“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依此,青女遂被视为神话中主管霜雪之女神,“青女三秋节”,文士咏寒秋、歌降霜往往以之为风雅典故。如,唐代徐敞《白露为霜》诗有曰:“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又如,北宋欧阳修《渔家傲·其十八》词有云:“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落帽台高开雅宴。芳尊满,挼花吹在流霞面。”

其实,对于周必大而言,“本朝”大宋朝学习借鉴李商隐,在同一首诗里吟咏了“素娥青女”的,除石延年(字“曼卿”)之外还有北宋刘攽。刘攽《水仙花》诗曰:

早于桃李晚于梅,冰雪肌肤姑射来。

明月寒霜中夜静,素娥青女共徘徊。

二、君子霜降有隐忧

两宋间的名臣李纲《秋思十首·其九》诗曰:

古后有明训,霜降休百工。

草木日摇落,蟋蟀鸣堂中。

岂不感时节,念此岁复穷。

劳生真一梦,飘泊随西东。

首联里的“古后”是指古代的帝王,“后”字本义就是指远古时代的君主。“古后有明训,霜降休百工”之说来自典籍《礼记·月令·季秋之月》: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颔联里的“草木日摇落”,是借用了战国时代楚国宋玉《九辩》之经典悲秋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汉末三国时代魏国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亦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更为重要的是,颔联里说“蟋蟀鸣堂中”,这是明用《诗经·豳风·七月》典故,而深层则是暗用《诗经·唐风·蟋蟀》诗意。

关于蟋蟀,《诗经·豳风·七月》第五章有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李纲此诗说“蟋蟀鸣堂中”,对应下来,当正是九月霜降时节。

而关于“蟋蟀鸣堂中”,《诗经·唐风·蟋蟀》更为深沉。《诗经·唐风·蟋蟀》诗曰: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诗为三章,章八句。这是重章叠句的诗篇,综合来说,诗意大致是:天气已寒凉,蟋蟀在我堂。一年匆匆过,行役也休歇。我何不为乐,日月如穿梭。行乐不过度,本职尽心力;分外常挂念,国事实堪忧!噫,乐不废正业,贤良多警悟,贤良敏事务,贤良乐悠悠。

李纲慷慨,为社稷大臣,当两宋之间,虽也曾遭贬谪至“琼州”,却每每为国事忧虑忧心。此《秋思十首·其九》诗当作于其南迁后倏起倏落间。尽管诗篇归结为人生真如一场大梦,慨叹飘零,但其忠诚之心不改,个人忧戚又与国势直接相关,亦是胸怀国之大者,境界高远。

霜降与君子忧虑相关联,实则起始于《诗经》和楚辞。《诗经·豳风·七月》有曰:“九月肃霜,十月涤场。”对于“肃霜”,《毛传》曰:“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孔颖达《疏》解云:“又九月之时,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朱熹《集传》曰:“肃霜,气肃而霜降也。”而这些解释的前提便是都认可九月霜降,实为天地自然。《毛传》认为:“《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而我们感悟,《豳风·七月》全诗,确有“语调凄切清苦”之感,可视为农家悲苦喜乐之歌吟,也可看成是君子述作、忧虑之诗。

楚辞里写霜降,都是忧怀忧伤的,往往呈现肃霜萧杀、芳草凋零之凄伤景象。屈原《九章·惜往日》有曰:“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与之情味一致,一般认为是屈原作品的《远游》有云:“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宋玉《九辩》有曰:“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严霜。”作为一种话语传承,西汉东方朔《七谏·其五·自悲》有云:“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再者,《诗经》里还有“履霜”之说,悲凉悲苦更是彰显。《诗经·魏风·葛屦》诗曰: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卒章显志,这是一首直言讽刺“褊(biǎn)心”心地狭窄之“好人”的诗歌。而该诗中的“履霜”之说,其实还居然是在用典故,典故来自更为古老的《周易》。《周易·坤卦》有云:“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因此,“履霜坚冰”也是一个成语。从脚踩寒霜,到天寒地冻,冰封水面,这是强调要有先见之明,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并当机立断,正所谓“圣人见霜而知冰”。唐代徐敞《白露为霜》诗有曰:“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这简直就可以算作是“君子履霜心忧伤”的总结了。

后来,“履霜”之说还与祭祀联系起来。《礼记·祭义》有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东汉郑玄注解说:“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如此一来,则霜降、感时、祭祀、念亲等等全都加以密切链接,君子能不悲苦乎。

当然,“履霜”也具有风霜高洁、雅正不屈之意,以此命题,宋代文士颇爱古琴曲《履霜操》。北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诗有云:“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载曰:“范文正公(范仲淹)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哇噻,原先还真不知道,范仲淹居然是位大名鼎鼎的资深音乐发烧友,想必他弹《履霜操》时,更是凝神静气,思虑千载,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明朝特重霜降节

南宋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诗里,已经明确写到了霜降节气,该诗有曰:“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结合诗题分析,诗句“霜降今年已薄霜”是说,今年的“节令颇正”,“霜降”时节,恰恰正好已经降下了“薄霜”。“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雁催秋色晚,霜降笛声寒。”“寒催霜降节,兴负菊花诗。”而霜降节气,终于在大明王朝迎来了高光时刻,最为推重。

明代孙承恩《九月》诗有曰:“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千林飞落叶,万户动疏砧。”诗句气韵飞动,疏朗有致。而明确写到迎接霜降节气的有“前七子”之一的文坛领袖何景明,何景明《迎霜降》诗曰: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何景明此诗里明确的也有“葛屦”,也有“坚冰”,还有“出户履寒素”一语指向君子“履霜”,而专为迎接霜降节气而写诗,这样的“生活”本身就很具有文化传承创新的“诗意和远方”。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知道,霜降节气在何景明生活的成化、弘治、正德年间,已广为文人雅士所重视。

而明代文士在霜降日还会举行诗酒雅集,把霜降节气过成了热热闹闹的诗词大会。

李英《霜降日承卢达章郑宗先卢启祥见过得尊字》诗云:

十载归来隐故园,交游频得话寒暄。

披襟漫尔情何极,往事凄其舌尚存。

竹杖随缘丘壑胜,貂裘无那雪霜繁。

明朝白社枌榆会,好向高台更一尊。

李英又有《霜降日同冯欧诸君子登西台》诗曰:

海燕回,塞鸿来。

千山丛桂发,三径菊花开。

逸客招携频载酒,联镳乘兴共登台。

邓云霄《霜降夜宿邻仙楼读李长度寄怀诗赋酬》诗云:

严城吹角报霜天,雁足谁将锦字传?

江上寒潮通紫水,梁间落月忆青莲。

星文闪烁双龙动,夜色凄清一榻悬。

宛在歌残人不远,小楼元是号邻仙。

朱朴《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饮意予亦以此订约》诗曰: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

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

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

明代文士如此重视霜降节气,其实是深受明朝皇室影响的。明朝皇室把霜降节气地位大大提升,使之具有国家祭祀典礼的意味,这使得霜降节气持续在有明一代标注为国家文化记忆。从其源头上看,明朝皇室这是完全按照承继《礼记·祭义》的正统来设定的,其核心要义正在于前文所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以及更为重要关键的“皆为感时念亲也”。

明末清初黎遂球《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其十六》诗曰:

禅房花竹映林隈,绀榭朱阑半不开。

每近清明霜降日,安排官使上陵来。

这首诗题目中的“西山”即指现北京市的西山,是为明代皇陵所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即今“十三陵”。本诗最后两句清清楚楚,明代皇家,最重视清明日、霜降日两大节日祭祀典礼,总是要安排官员专程前来“上陵”,举行隆重祭祀活动。

明代曾经亲自参与“上陵”的“官使”,承担如此重要的大任,当然是倍感荣耀的,也便偶有“上陵”“官使”留下了低调而又奢华的“凡尔赛”“诗证”。孙植《霜降陵祀夜行》诗曰:

夜静钟声彻,山深古柏寒。

回风吹落叶,绝壑响鸣湍。

候骑林间出,悬灯岭外看。

神游列圣远,弓剑五云端。

孙植此诗前四句写景物和感受,氛围感足足的;后四句写皇家祭祀队伍仪仗,画面感满满的,山林高岭,马队喧腾,灯火辉煌,弓剑森然,仿佛“仙游”一般——而这简直又很让人联想起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来。

生活于嘉靖、万历朝的黄克晦有首《奉和霜降祀陵》诗云:

金城西北万山头,翠积云蒸碧水流。

千古幽燕开白日,九朝陵寝甗清秋。

星辰影动祠官入,霜露寒生帝子愁。

广乐无声班欲定,似闻仙跸出松楸。

诗中明示,黄克晦时代,皇家于“金城西北万山头”之皇陵区祭祀的是“九朝陵寝”,而如此重大的祭祀活动正是明朝皇家庄严的国家祭典“霜降祀陵”。

      

青霄玉女主霜雪,君子霜降有隐忧,明朝特重霜降节,如此“三题”读来,自然而然,洋洋大观。“鸳鸯瓦冷霜华重”“青女殷勤结夜霜”,霜降时节,让我们一起感悟厚重文化魅力,乐享清新风物美好。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