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使用树皮造纸的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我国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发明。这一造纸方法的推广,随着民族的迁徙、文化的交流而传入印江,并在印江河上游的合水镇的兴旺、木纳、平楼、石窝、香树坪、齐格堂等村寨至木黄镇的喻家寨一带扎根传承了近五百年。
而合水《蔡氏族谱》载,印江合水一带蔡姓人为蔡伦后裔,世代有造纸为业者。在这一带杂居的卢氏、饶氏、帅氏、徐氏等家族也以造纸为业,凡造纸的人家的神龛上都立蔡伦牌位,尊蔡伦为造纸“鼻祖”、奉为“纸神”。
印江土家族古法造纸以家庭为单位,以手工作坊式生产白皮纸,造纸原料只选用“构树皮”(又称楮树皮)。生产流程复杂,主要包括选料、蒸煮、浸泡、漂洗、碎料、舂筋、打浆(加松膏)、舀纸、晒纸、收垛、分刀、捆扎、包装等多种工序,号称“七十二道工”。由于重视选料,讲究生产工艺,故生产的白皮纸具有韧性强、细腻而不松散,色白而不反光,吸水不浸渍的特点。
印江土家族古法造纸是传统手工造纸的代表,白皮纸的生产是传统植物树皮造纸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