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筑梦同音黔行记 | 中国传媒大学赴贵州省息烽县关岭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赴青山苗族乡开展非遗调研宣传工作

动静原创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1753778640
动静原创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赴贵州省息烽县关岭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赴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与直播活动。团队深入苗乡腹地,通过镜头记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用直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当地特色农产品。服务队贯彻推广普通话责任,深入了解苗绣、芦笙舞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宣传与乡村振兴使命。

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李元豪带队指导,22播本范晶负责编导与出镜,23播本李泽康担任摄像,一行三人前往苗族绣娘刘敏家中及青山乡新成立的苗绣工作室,开展访谈纪录小片拍摄。镜头聚焦绣娘刘敏个人生活、精湛苗绣技艺及其与时代发展的交融,并延伸采访其家人、乡邻绣娘。此次深入走访,不仅使队员切身感知苗绣文化传承脉络,更在实践中锤炼了采、编、播、摄专业综合能力,以青年视角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活力。

22播本张炫烨担任摄影,23播本柳晴、李佳琪担任策划与主持,负责拍摄青山苗族乡宣传片。视频突出青山独特的“疗愈系”乡村风貌与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入探访英子小院的悠闲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中苗绣与芦笙的匠心传承、那渡民宿的静谧体验。此次拍摄捕捉当地自然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融合发展的乡村文旅新图景。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体验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专业技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直播组则进行了四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助农直播,对于青山苗族乡的苗绣与芦笙舞分别进行了特别深入展示,邀请到了芦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开兵、青山苗绣工作室王忠碧老师做客直播间,向大家讲解展示了传统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传承故事,并带领同学们在直播间中向观众进行现场教学,以新媒体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播中也进行了田兴村与青山苗族乡的特色农产品助农带货,同时融入普通话推广,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方式。在息烽县,荣幸邀请到小寨坝镇党委书记罗彪,22 播本杨廷昱与他进行了深度采访,了解小寨坝镇发展情况与基层干部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的辛勤付出。

在青山苗族乡的三天里,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通过镜头和直播的方式,让苗绣、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销售机会。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李元豪(老师)、张炫烨、张浩然、柳晴

编辑

张杏梅

责编

石右

编审

冯健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