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随着地下斗争活动的开展,建立一个地下通讯联络站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省工委的指示,谢速航利用在安顺邮电局工作的有利条件,在安顺邮电局内建立了地下通讯联络站。
经过这条联络线传送的文件书刊,有省工委发往各地的文件及安顺一带寄给省工委的信件;有从莫斯科寄来的共产国际汇刊,季米特洛夫报告等宣传小册子;有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办的《救国时报》;有中央红军从瓦窑堡寄来的红军大学招生简章;还有从上海寄来的油印刊物《少共真理报》《新生》等。从国外寄来的文件报刊经昆明转安顺,由安顺再分发到贵阳等地。
为了保住这条交通线,地下党通讯联络站的同志采取多种办法开展工作,一是邮件多用假名或外文书写,以迷惑敌人,使邮件顺利通过各种检查关卡。国外寄来的邮件,封面上一般都书写英文或法文,使敌人误认为是安顺教会里外国人的书信,不敢拆查。有的信件则用约定的假名假地址,由地下交通站的同志在分检信件时就收下了。
当时谢速航、陈汉民均在安顺邮政局工作。国民党军政方面常派特务来邮局检查邮件,但进出口邮件都经过陈汉民这一关,凡“自己的”邮件都设法事先提出来,特务无从查到。加之假名假地址的邮件,即使落入敌人的手里,也找不到真正的收信人。二是利用敌人派系矛盾,挑起争端转移敌人视线。
当时,在安顺邮局检查信件的特务分子,一派是国民党军队政训处派来的军统人员,另一派是国民党县党部派来的中统人员,他们的目的都妄图查出共产党的文件,破坏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以邀功请赏,为此彼此钩心斗角,相互倾轧。安顺地下党的同志利用这些矛盾将信件巧妙安善地分检出去。安顺大箭道邮局内的地下交通线,就这样一直保持到1938年秋,始终没有出过问题,确保了地下党来往信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