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的距今约1.9亿年前的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龙蛋共存恐龙化石群。研究团队还根据恐龙化石独有的形态特征组合建立了新属种——“守护黔龙”。充分说明了亿万年前,贵州是中生代古爬行动物的乐园。
守护黔龙生活场景复原图
守护黔龙研究团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告诉记者,黔龙有一套独特的形态学组合特征,比如它的牙齿,这种锥形牙齿,没有锯齿,牙的边缘有一些纵向的沟槽等。这些特征组合在其他的蜥脚型类恐龙里是没有的。
守护黔龙的头骨、守护黔龙胚胎化石及3D重建图
“‘黔’是指贵州。‘守护’就是看护、照顾后代的意思,因为恐龙化石和胚胎蛋在一起,应该是有照顾后代看护蛋的意思。所以取名‘守护黔龙’”韩凤禄说。
守护黔龙研究团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成体“守护黔龙”体长可达6米以上,体重达1吨。
云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认为,“守护黔龙”的发现填补了贵州骨骼化石命名恐龙的空白,是贵州恐龙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他希望能在贵州展开更多的科学考察,为证明或者说恢复恐龙怎么样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导者这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提供更多的线索。
守护黔龙的蛋窝和蛋壳结构
安顺平坝恐龙化石群发掘了包括至少三个成年个体和五窝共约50枚恐龙蛋。此次研究证明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龙蛋共存恐龙化石群。
“龙和蛋共生,全球都非常少,大部分是在7,000万年到8,000万年前。(贵州发现的)成体(恐龙)和蛋的时代是非常早的,在1.9亿年前。所以从时代上来说,这应该是最早的。而且我们强调的是龙蛋共生,因为在其他的地方,这个蛋并没有跟(成体)关联骨骼保存在一起,我们这几窝恐龙蛋,恐龙就趴在旁边。”“守护黔龙”研究团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说。
科研人员结合组织学切片等技术,对出土的蛋壳化石进行分析,发现恐龙蛋并非传统认知里的硬壳蛋,而是介于硬壳蛋和软壳蛋之间的革质蛋。此次发现首次提出恐龙蛋最显著的形态变化是发生在兽脚类恐龙的早期演化阶段,而并非传统认知的鸟类起源阶段。
“分析显示(恐龙蛋)最大的变化是产生在兽脚类恐龙演化的早期,这也改变了对于(恐龙)蛋的演化的一个传统的认知。这对于我们对当前爬行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的某些方面演化途径的一个很大的改变。”云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徐星说。
据了解,安顺平坝恐龙化石群发现于1999年,较完整的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目前,化石出土点已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是当年平坝恐龙化石发掘的领队,他告诉记者当年发掘的时候,他们7个人在野外工作了4个月,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发掘用的钢钎从1、2米,磨得来只剩下三四十公分。还好,成绩是喜人的,当时一个发掘了900多件化石。
当年参与化石发掘工作的文应峰现在已经是平坝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他告诉记者,他们在当年恐龙化石发掘的现场划定了30亩的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是禁止建房和种植的。还划定了一个建设控制地带。
安顺台、平坝融媒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