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贵州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三)
00:00 /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黔桂边区属广西、贵州两省交界处,是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聚居区。这里重峦叠嶂,河溪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各族人民饱受封建地主、官僚军阀、土司头人的欺压剥削。
民国以来,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对这里各族人民的压迫剥削更是变本加厉。黔桂军阀割据一方,相互争斗,地方实力派占山为王,但又受到黔桂军阀割据的制约。这里国民党政权统治力量薄弱,加上各族人民曾受过百色起义的影响,有一定的觉悟,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
1932年4月,广西右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广西东兰县委书记黄举平率领15人到黔桂边的凌云县林佑屯,会合在那里坚持斗争的第六十三团团长韦国英等人,根据韦拔群“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团结进步人员,争取中立者,和他们打老庚、交朋友、孤立顽固的反动派,开展工运、农运、商运、学运、兵运等工作…在白区工作要灵机应变,争取合法地位”的指示精神,将干部分派到各地,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充分发动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在群众中组织农会、青年会,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军阀的苛捐杂税。
1932年6月,在广西凌云县林佑屯建立了中共黔桂边委员会,黄举平任书记。同时,成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黄举平为主席,牙美元为副主席。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委以林佑屯为中心,领导广西乐业、天峨、凤山、南丹、凌云和贵州贞丰、册亨、罗甸等地的革命斗争。
8月,由于桂系军阀开始对岜幕和林佑屯地区进行“围剿”。9月,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委转入地下活动。1933年6月中共黔桂边委和黔桂边革委转到贵州板陈,使板陈成为黔桂边革命活动的中心。黔桂边委派出干部与在各地活动的党员取得联系,先后建立了蛮瓦、卡法、丰业、板陈、六旺、运赖支部,领导黔桂边地区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