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
审计署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
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报告了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一年一度的“国家经济体检”
结果如何?
国家账本上的钱有没有用到位?
来看最新报道
↓↓↓
中央财政赤字27800亿元
与预算持平
☆审计报告指出,2020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650.72亿元,支出119450.72亿元,赤字27800亿元,与预算持平。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财政投资6000亿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级支出93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5070亿元。
☆在对43个中央部门及所属439家单位的审计中发现,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89.08%,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审计结果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为市县基层及时补充财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9%,对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表示:“2020年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一系列的金融刺激措施,使整个中国经济在严重的疫情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恢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2020年还是有一些薄弱环节,我们的财政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这两项内容:一项支出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另外一项是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
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审计署也专门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报告显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20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连续第5年增加200亿元,960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年初剩余551万人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审计署还审计了28省137县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共抽查资金903.28亿元、项目9251个,入户走访1.65万户家庭。结果表明,抽审地区99%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77%的搬迁家庭获得产业扶持,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
但与此同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仍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需加大力度。
审计报告首次增设
“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这次的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首次增设了“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部分,对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等四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系统性摸底,进一步完善审计全覆盖。
☆审计报告指出,在企业国有资产的审计方面,重点审计的11户央企,2019年底账面资产总额20.27万亿元、负债总额13.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4.06万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介于103.2%至123.4%之间。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部分低效无效资产的问题。
☆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方面,审计的5户中央金融企业和2户地方银行,2019年底资产总额39.48万亿元、负债36.18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介于10.4%至22.7%之间。审计发现金融资源配置仍有脱实向虚倾向。
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发现,存在违规出租(借)或处置资产等问题;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现,存在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任务推进不力等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对此表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我们一直没有通过审计报告正式地去审计,导致好多问题不能够清晰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下。这次审计报告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把国有资产审计的范围覆盖到了4个领域,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它还有金融企业,而且还有行政事业资产,还有自然资源资产,这4个领域基本上覆盖了中国国有资产的主要领域。”
2019年度审计发现问题
已整改2545.4亿元
事实上,审计监督不仅仅要发现问题,还要跟踪督促检查。
那么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目前整改的怎么样了?
2020年度审计报告公布了最新进展。
审计报告显示,2020年审计整改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21年4月,对2019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已整改2545.4亿元,制定完善制度3485项,追责问责722人;尚有192个问题未整改到位,涉及金额98.7亿元,主要是正在履行必要的行政和司法程序,或属于协调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审计机关将持续跟进,督促加快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