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两会好声音
00:00 / -“其实贵州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基地都是靠天吃饭,也叫望天田。我们农业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不配套,已经成为制约我们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常年扎根农村,实地指导春耕生产、确保科研项目落地落实、和村民们交流问题、收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最令她感到揪心的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农业生产呈现“碎片化”,想要形成高标准农田仍然受到极大制约。“因为冷库不够,限制他们生产的规模,不敢做大,做大了卖不出去,包括没有水,喷滴灌设施不够,高标准农田的这些要素,是我们短板。”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面积少,土地资源匮乏,并且零星分布,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孟平红呼吁国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建议设立贵州高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同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械化水平,夯实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石。“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现代化的元素要加进来,要把农民从繁重的农田里面解脱出来,人不用在田间地头去,摄像头及时地采集信息,跟相关的部门搞机械化,搞水肥一体化,搞信息化智能化的专家,进行跨行合作,农艺和工业相结合来提高农业的质量,更加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