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2020年,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终于实现了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多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办主任李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李建说政府工作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提出“2021年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李建表示,贵州将重点围绕巩固成果、乡村振兴两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在巩固成果方面,按照“4321”抓落实。
“4”就是“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立足实际,连续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不断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3”是坚决守住“三保障”成果,统筹行业部门认真落实“3+1”保障责任,继续跟踪、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不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确保发挥长期效益。
“2”是重点做好“两业”帮扶。继续对脱贫地区做好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继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就业援助,针对性强化技能培训,全力促进脱贫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
“1”是密切关注一类群体,即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这类人群的动态监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分层分类实施帮扶。
在乡村振兴方面,李建说有四点认识和思考:
一是分类推进,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同步考虑一批省级重点帮扶县进行集中支持,初步考虑将全省各县划分为先行示范县、重点推进县、基础夯实县三种类型,分别理清发展优势、短板弱项、工作方向;
二是试点示范,采取自愿申报、分级审核、实地考察、择优确定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点;
三是重点突破,坚持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将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作为突破口,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同时积极稳定就业、持续壮大产业,循序渐进,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是健全机制,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制度,继续强化考核评估。
实习记者赵雨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