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溪镇周坪村蔬菜种植基地 (李昌焯摄)
今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紧扣“五步工作法”,统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积极探索“接茬轮作”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多收,有力地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走进天马镇白岩坪坝区,一片片绿油油、青翠欲滴的莴笋映入眼帘。像这样的规模化种植、产业连片的坝区,岑巩县共有51个,白岩坪坝区便是200亩以上坝区之一。
天马镇白岩坪坝区,村民正在采摘莴笋 (万再祥摄)
“原来我们村的土地比较散,都是小块的,又不集中,一年只种植一季。因生产条件差,大多数青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白岩坪村村支部书记郑祖芝说,之前,农村土地比较散、小,撂荒现象较重。为整合资源,让农业增产增收,天马镇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有村组织背景的合作社对坝区土地进行流转,反租倒包给企业和大户发展产业,盘活现有土地资源。
自全省掀起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天马镇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采取“烟+N”轮作新模式,推行“烟+菜”接茬轮作、“烟+中药材”轮换种植等方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一田如何实现多产多收,今年,岑巩坝区“烟+N”接茬轮作种植模式用实践和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完成烤烟生产后,在烟地里种莴笋和白菜,莴笋亩产可达4000公斤,白菜亩产1500多公斤,亩产值可达8500元以上,轮作模式让耕地产值增幅了60%以上。
当前,岑巩县种植的红菜苔、绿色生态莴笋已进入盛产期,其中第一批红菜苔2052亩、绿色生态莴笋940亩已开始采收,预计莴笋亩产5000斤以上、亩产值4000元以上。通过产业结构调优,接茬轮作,让坝区产业焕发了新“钱”景,坝区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聚宝盆”。
村民正在采摘红菜苔(吴国明摄)
近年来,岑巩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综合使用效益,“烟+N”“稻+N”等接茬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200亩以上坝区51个,其中,落实以杂稻制种为主导产业坝区23个,优质烤烟为主导产业坝区12个,其余16个坝区主要发展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等高效作物种植。
通讯员:吴国明 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