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青岩卤猪脚、糕粑稀饭,不像是真有个富贵出身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05715700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不记得在哪读到过,说是广东人给食物赋予美名,有两种美化手法。一种是拔高动物的本体,比如,鸡爪叫成是凤爪,听起来是不是优雅多了。还有一种,是拟人化,比如,猪蹄干脆称之为猪手,好像也更高档些。

贵州人老实,猪蹄就叫猪脚,猪是爬行动物,哪来的手呢?

我一直没太注意,最近才发现,贵阳以盛产卤猪脚闻名的古镇青岩,已经把这玩意也长了身份,叫做状元蹄。我“百度”来的说法是——

相传清朝时期,青岩人赵以炯为上京赶考,经常温习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摊主上前贺喜说是吃了这猪蹄定能金榜题名,因为“蹄”与“题”同音,是个好兆头。结果他居然还真的高中光绪丙戍年科状元。于是,当地的猪脚就被誉为“状元蹄”,流传至今。

故事很美妙,但显然是后来附会而来。甚至连青岩的卤猪脚大行其道,其实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我大学刚刚毕业时,大概在1997年或者1998年左右,到青岩去采访,在镇里的食堂吃饭,有人提出要吃卤猪脚,于是踩上一辆摩托车,临时去买一钵回来。

那个时候,镇上也就寥寥一两户买卤猪脚的商家而已,我去看过,家庭式作坊,卤得也不多,毕竟当年的小镇消费力有限。

青岩卤猪脚出名,跟当地的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家家效仿,很快成为畅销品,没有统计过,如今的青岩镇上,卤猪脚怕是超过一两百家了。味道各有高下,也很难争出个名次来。

倒是若干年前,一位老友在青岩镇当镇党委书记,某次遇到,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送给你一句青岩的广告词,一分钱不收,请我吃顿卤猪脚就行。

语曰:“青岩卤猪脚,吃得你脱不了爪爪。”贵阳人应该能体会其中的双关妙趣,猪脚不也就是爪爪嘛,吃得安逸了,一根接一根。另一方面,手也是爪爪,卤猪脚的胶质丰富,抓着吃高兴了,黏在手上甩都甩不脱。

是不是很妙?可惜他老兄没多久便另有任命,这条广告语没用得上,白白请我吃了一顿。

昨晚还在一个社交媒体上看到,有游客在青岩排队买糕粑稀饭。听说了一个故事,说是糕粑稀饭当年是宫廷甜点,因为战乱,宫里的御厨随慈禧太后一起逃出宫,因好赌流落到青岩,幸得当地人相救,为了感恩,便将这宫廷中糕粑和稀饭两道手艺传授给他,并且要求代代相传。

看得我“呵呵呵”。这故事就更不靠谱了。糕粑稀饭在贵州好些地方都有制作,米糕加上芡汁、红糖、坚果碎,有的还加一点果脯之类,略有区别,大致不差。安顺人叫做冲冲糕,也是个好玩的名字。

糕粑稀饭强调食材,冲冲糕突出动作。就跟贵阳人的卷粉,到了安顺叫做剪粉,是一样的命名逻辑。虽说我一直怀疑,卷粉变剪粉,是因为“u”“i”不分导致的谐音梗,久而久之,以讹传讹,索性给出一个解释来。

其实,食物味美才是硬道理,编不编这些故事,反倒在其次。我觉得,一份卤猪脚,搭着一碗糕粑稀饭,堪称绝配,只是我辈俗人,怎么都品不出其中有何富贵滋味。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