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美新遵义·清凉桐梓城
00:00 / -山花烂漫华灯绚,桐梓清风醉宾朋。8月19号晚,主题为“醉美新遵义·清凉桐梓城”的第十一届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桐梓县开幕。作为贵州的北大门,作为遵义融入重庆的“桥头堡”,清凉桐梓随着大会的开幕再次刷爆网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桐梓旅游原何备受青睐,在桐梓县县委书记吴高波诗意般的推介中,你也许会找到答案。贵州台记者张勤月,桐梓台记者高瑞报道。
“桐木成林,凤凰来居。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她们周游宇内,拣尽寒枝,只为了寻找一株清凉的桐树,安顿身心。专家说,北纬30度附近最宜人居,而处在北纬28度左右的桐梓城,气候温润,水草丰茂……”2006年,山城重庆第一批城市“候鸟”,沿兰海高速纷纷南翔,最终选择在大娄山脉栖居下来。幽林深壑,山湾水曲,自此一栋栋乡村旅馆应运而生。吴高波说,13年来,桐梓的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供不应求、粗放发展的数量型向品质第一、量质并举的高质量供给跨越。
“桐梓之居,舒适便捷。交通、警务、医疗、超市、WIFI,城镇的便利与乡村的幽静融为一体。旅居桐梓,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桐梓之居,管理规范。十多年以来,当初43家简陋的乡居,蔚然而为1800多家旅馆、8万多张床位,我们立标准、定制度、抓规范,建立起评星定级、服务管理、组织运营三大体系”。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避暑品牌从养在深闺到扬名川渝,群众生活从一穷二白到致富小康,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保增长,调结构,聚人气,树形象的基础性作用。江山多壮丽,人文自风华,在桐梓旅游产业发展的华章中,是什么铸就了桐梓的“魂”,吴高波认为,是根植于桐梓大地的深厚文化。
“如今,桐梓的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界的“桐梓现象”;桐梓的灯谜家,捧回了“贵州灯谜之乡”的美誉;桐梓的楹联家,让“中国楹联文化县”远近名扬。苗族同胞们绣出的马鬃红苗绣,做工精美,风情浪漫;而在狮溪、水坝塘唱响的高腔大山歌,质朴原生,响遏行云”。
“万钱无处买清凉”“此心安处是吾乡”。数据显示,目前,桐梓全县有乡村旅馆1822家,床位81368张,旅游从业人员10余万人。2018年,接待游客192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2亿元。吴高波说,在桐梓旅游发展的历程中,充分发挥老百姓发展的自主能动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是桐梓乡村旅游发展提速背后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地舒画卷,泼墨有华章。回顾十多年的桐梓旅游发展历程,最可爱的是老百姓,他们首创了避暑度假旅游的桐梓模式。如今,他们创星级、提档次、优服务,又揭开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满意”的发展新篇章。最可敬的是企业家,他们筚路蓝缕,先后建起1个4A级、8个3A级景区,打造了官仓绿地、马鬃农旅、枕泉翠谷等11个高端旅游度假区,建设起“桐梓记忆”这样经典的文化旅游小镇。最令人欣慰的是,在企业的带动和帮助下,440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增收减贫摘帽,形成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