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南明区小碧乡大地村的深山荆棘丛中,静静地隐藏着一处两百多年前的摩崖石刻,名“是春谷”,当地人称为“写字岩”。
这处清代摩崖长20米,宽3米许,楷书直排阴刻,共670余行,万余字。“是春谷”三字,字径约二十五厘米,落款为“乾隆癸丑捧日生题”。崖上首刻《洗心泉集叙》,全文三百八十余字,落款为“乾隆五十八年桂月贵筑属大地主人贵阳学博自南捧日生撰”。
“洗心泉集叙”之后从右至左依次按次目排列,为《合集》《集易》《集书》《集诗》《集春秋传》《集三礼》《集四书》《集孝经》《集尔雅》《集楚辞》《集汉》《集汉诸葛公亮》《集魏》《集晋》《集北魏》《集北齐》《集北周》《集隋》《集唐》《集五代辞》《集宋》《集金》《集辽》《集元》《集明》《集时贤》《集黔人》《集黔流寓李供奉白》《集黔流寓》《集名媛》《集属国》等三十一集,均为集历代名家绝句的韵诗。难得的是在《集属国》中汇集了朝鲜苏世让、金安老、李希辅、柳根,徐敬德及日本的晋福等名家的名句。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前人的诗篇中,分别选取诗句,再组合成新诗。46首集句诗充分显示出作者博闻强记,融会贯通的才能,“机杼真若已出”。
这位“贵阳学博自南捧日生”即谢庭薰(1728——1798),字自南,又字兰谷,号韶庄,别号捧日生。字“自南”大概来自《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与其身世有关。别号“捧日生”的来由大概如“葵藿一心期捧日”和“黄人捧日”,示报效朝廷,朝政清明之意。晚年即如《洗心泉集叙》中所说,在居屋附近有山名青山,“其绝壁间,口吐一泉,”谢庭薰“斧恶棘,铲危磴,攀烟萝而跻于其上,忽不觉日之我近而捧之,我便于时汲新泉煮新茗,迥不似尘世味也。”然后引泉凿池,命名“洗心泉”,泉前建亭,名“兰谷”。其字“兰谷”亦由此。“乾隆癸丑”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桂月”即农历八月。因地处大地村,故称“大地主人”。
谢庭薰像
摩崖称“是春谷”,其来由亦可从《洗心泉集叙》中找到答案;“或曰:由池右入是春崖,仰艮山之高,而思不出位,临坎水之长,而行日有尚”。横额“是春谷”的两旁镌有一联:“白苎春流环谷水;青山高咏属宣城”,上款:“寄奉自翁父台老先生教政”,下款:“治愚弟吴敬舆”。“治愚弟”是举人给本县知县写信时的特称。谢庭薰仅在娄县(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区)任过地方官,故吴敬舆应为娄县举人。在外做官的给家乡父母官写信亦有谦称“治愚弟”,如山西巡抚曾国荃写给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信札,抬头“大公祖”,落款“治愚弟”。据《乾隆实录》载,吴敬舆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任《四库全书》总校官,陕西、湖北乡试主考官。不知是否同一人。
雍正六年(1728),谢庭薰出生于贵阳南乡合朋堡(今花溪区合朋)。三岁时,生母邵氏去世,全赖继母唐太孺人抚养成人。幼时,父亲经常用当湖陆稼书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谢庭薰。陆稼书名陇其,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到嘉定上任时,用小船载着织机,夫人织麻布去集市换日用蔬菜。康熙朝“直臣之冠”魏象枢说:“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
陆稼书像
谢庭薰稍长,受教于广顺戴一仁、蒲城原简斋、安平陈定斋,获益匪浅。戴一仁,字思诚,贵州广顺人。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曾任繁峙县知县。原简斋,名衷戴 。陕西蒲城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浙江盐运使。捐资杭州崇文书院和紫阳书院,佐膏火,严订课程,开设监院,经理诸务。卸任后路费缺少,众商赠送千金,不受。巡抚赞其“宝山宅回”。陈定斋即陈法,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从乾隆十七年(1751)到三十一年(1766)主贵山书院讲席15年之久。
乾隆十八年(1753),谢庭薰自贵山书院考取举人。次年赴京会试不第。大挑二等授毕节教谕近七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独山学正,三十二年(1767)艾茂与谢廷薰等纂修《独山州志》十卷,二十余万字,体例完备,严谨翔实。志稿刚完成,其继母去世,谢庭薰即离任返乡奔丧。因志稿付印,谢庭薰又赶回独山校对勘覆。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补永宁州(今关岭县)训导,纂《永宁州志》十卷。未刻印遇战乱散佚,道光年知州黄培杰依残卷重修。谢庭薰在《永宁州志》中为明代高巍立传,将他与王阳明和张翀、邹元标相比。虽然高巍并未到过关岭,由弟侄代役。谢庭薰认为高巍对贵州的影响,同样堪为后世楷模。《艺文志》中载谢庭薰集杜句咏红崖、关索岭、马跑泉、盘江桥、留节洞,对这种诗歌形式已显得驾轻就熟。
谢庭薰还借修志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紫泉考”“黔中考”“古陈蒙合江二州考”“永宁州考”“牂牁江考”“关索岭辩”“马跑泉论”等,如他认为贵州名黔是因为水之乌黑,即乌江而名。又如牂牁江,他认为即都江。关岭的红崖天书,谢庭薰觉得是诸葛武侯的遗迹,在修志时就作为“诸葛碑”列入,说“诸葛碑在红岩晒甲山悬崖上,约二十余字,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篆非隶,不可辨识。字若术画,并非镌刻。岩原剥寸许,笔画如新。”应该是第一次将“红崖碑”写入史籍。黄培杰重修《永宁州志》,“古迹”亦以“诸葛碑”名列第一。对永宁州地名“马”,谢庭薰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称‘马’者何?明代设查城站,官牧站马,以应站差,即地之广狭以出站马之多少,故谓地方为‘马’。今尚相沿称之。”
清代举人于中试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称为“截取”。乾隆四十七年(1782)谢庭薰以大府之荐,赴京截取,出任江苏松江府娄县知县,兴学校、设书院,加强教化;化梗登善,平反冤狱。松江云间书院于乾隆十八年(1753)由松江府知府朱霖、蔡长澐率僚属捐建,五十年(1785)知府杨寿楠改建于娄县境内,谢庭薰准绅商孙顺元等捐银1300两,购买民房以建书院,五十二年(1755)建成。谢庭薰又捐俸银购买杨士玑案没官田土,置书院田三百余亩,绅商捐四十余亩;谢庭薰还捐所贮经史书籍五十余种,五千余卷。不几年,娄县文风蔚起。
云间书院图
谢庭薰重修娄县先农坛及城隍庙;建忠义孝弟祠。浚疏娄县西门外市河,东南城壕、官绍二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夏完淳与父夏允彝合葬墓位于县境昆冈乡,乾隆五十一年(1786)谢庭薰将其修葺,并立“禁止樵牧”的石碣予以保护。夏完淳伯父夏之旭因陈子龙一案牵连赴文庙自尽,住宅“湮废已久”,谢庭薰买下该宅余地,并郑重树立石碣以志其原委。
夏完淳父子像
娄县系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华亭县析建,治所附松江府城,向无邑志。乾隆四十九年(1784)谢庭薰主修,聘《四库全书》编纂陆锡熊等纂修,三年成《娄县志》三十卷,约32万字。“其图分系各门,为他志所罕见。记田赋、科则甚详。水道仿《水经注》,以大水为纲,附以小水。人物不分门,疆域不列星野”。
《娄县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谢庭薰告老返乡,娄县绅民绘图纪行,“以志私仰”。回黔后,谢庭薰卜居小碧大地寨。其门生福州知府邓廷辑说:“先生于学无所不究,于书无所不窥,而予周易尤深”。“又集经书及汉魏以来诸名人之句,荟萃而咏歌之”。在青山崖引泉凿池,筑亭,刻诗崖上。捐资重刊周渔璜《桐埜诗集》行世。修葺祖墓,为继母墓碑题“恩同生母”;为其嫂熊氏请旌建节孝坊;捐资合置永兴寺产,收益为贫户纳粮赋税。嘉庆三年(1798年)卒,享年七十岁,葬于今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
乌当新堡马头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