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古人“悬釜而炊”有何寓意?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0557756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中国从春秋到战国,从五霸到七雄,大部分学者认为标志事件,也就是分界点是“三家分晋”。即把持晋国军政大权的六卿相互倾轧,打来打去,最后韩、赵、魏三家脱颖而出,将晋国瓜分。这场混战中,有一惨烈战役,即水灌晋阳之战。晋阳位于今天的山西太原,为赵家一手营建。智、韩、魏等联军围攻晋阳,一年不能破,便借山洪暴发,决晋水灌城,城内顿成泽国。《史记·赵世家》记载,晋阳城困,以致发生“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的悲惨情形。“易子而食”就是交换孩子,杀食以充饥。而“悬釜而炊”,就是水漫房舍,灶膛发潮,虫蛙滋生,老百姓只得悬锅以烧火做饭。

南宋诗人陆游写过几首关于暴雨的诗,其中一首有云:“老屋处处漏,此夕将何之。岂惟移床避,殆欲悬釜炊。”大概意思就是,乌云压头,暴雨如注,家中老屋上漏下湿。正所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饥肠辘辘,又冷又渴,是不是需要把锅吊起来,“悬釜而炊”呢?现在问题来了,前文说过,贵州出土数量众多的铜釜,但大部分铜釜的环耳,位于束颈和鼓鍑之间,这个位置并不利于悬挂,因此加热并不是通过悬吊的方式,这岂不是和典籍中的“悬釜而炊”自相矛盾吗?

典籍中的“悬釜”,主要作为象征和比喻,指极端条件下的艰苦生活。当然,恶劣条件下,万不得已,“釜”也是可以悬挂使用的。其实,贵州出土的铜釜,尽管大部分为“环耳铜釜”,不利悬挂,但也不乏“另类”。这种铜釜数量不多,仅在黔西南州的兴仁交乐汉墓、安龙城西窖藏等地有零星出土。为区别之,贵州考古界称其为“立耳铜釜”。特点是器耳粗壮,并且铸焊在釜口处,这一特征的优点是避免悬挂物和釜口产生直接摩擦。因此,这类铜釜是可以通过悬吊方式加热的。此外,赫章可乐汉墓也出土有几件“敞口立耳铜釜”,形似铜鼓,时代较早,立耳同样铸焊在釜口,考古报告将其定名为“A型铜釜”。但这类铜釜的耳较为扁薄,不利受力悬挂,有些耳上甚至焊有动物雕件,作为装饰的寓意更强,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立耳铜釜 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

1987年,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一件。通高21厘米,盘口,口径33厘米,平折沿,沿宽1.5厘米,方唇,唇上饰凸弦纹一圈。直腹,腹向下微内收,腹部饰双凸弦纹,假圈足,平底,唇外附对称双耳,耳呈倒立U字形,六棱,粗壮有力。耳根铸焊点饰四道辫索纹,高度与唇高相当,很好的遮掩了因铸焊产生的焊缝,以及凹凸不平的焊渣。同年,在交乐五里岗汉墓也出土一件,稍小,通高17.8厘米。盘口,口径29厘米,斜折沿,沿宽1厘米,方唇,直腹,腹部饰三道凸弦纹,假圈足,平底。唇外附倒立U字形双耳,耳部饰多重弦纹,以增加摩擦力。

立耳铜釜 兴仁交乐五里岗汉墓出土

2008年,安龙城西窖藏再次出土一件“立耳铜釜”。通高23.5厘米,盘口,口径23.8厘米,折沿,方唇,唇饰六道凹弦纹,直腹,向下微鼓,腹部饰三道凸弦纹,平底,微圜,底径23厘米。唇外附倒立U字形双耳,耳部起棱,粗壮有力,耳根饰七道辫索纹。釜内底铭文“延光元年朱提作”,即公元122年由“朱提堂狼”(今属昭通)制造。

立耳铜釜 安龙城西窖藏出土。图片为安龙县文管所杨茜提供

黔西南出土的这三件“立耳铜釜”,形制相似,均为盘口,折沿,方唇,浅腹,时代均为东汉。相对“环耳铜釜”最大的区别,是釜口立U形耳。U形耳有两个铸焊点,显然比只有一个铸焊点的环形耳承受力量更强。此外,因腹部较浅,所以重量较轻。两个特点,均是有利于悬挂的表现。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铜釜的双耳内侧,有长期使用的勒痕磨损,猜测系悬挂产生。因此,笔者认为,黔西南出土的这种“盘口立耳铜釜”,可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悬釜”。

粗壮有力的辫索纹倒立U字形耳(摄影:丁萍)

“悬釜”,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吊锅,也称挂锅。在今天的黔西南山地,依旧常见。使用的悬吊方式,通常是从火塘正上方房梁吊绳,绳上系一中空竹筒,筒内置一根可上下移动的木棍。竹筒外用棕绳系一木栓,因为需要受力,木栓厚实,多用硬木制成琵琶形。木栓开一锁孔,将木棍插入锁孔,通过调节木栓的角度,便可随意升降木棍,从而控制吊锅高度,以便高度适中,方便受火。木棍一般选用树杈坚固的茶树制作,利用天然树杈作为回钩,用于悬挂吊锅。吊锅多为铁锅,双耳间固定有一架铁质提梁,便于均匀受力,挂于回钩之上。这种悬吊方式,升降吊锅简单、方便、快捷,“上管天,下管地”,因此老乡亲切称之为“管家婆”。但黔西南出土“立耳铜釜”的汉墓中,并未发现双耳间的提梁,因此古人“悬釜”,也许就是简单地用绳或链直接系在双耳,进行悬吊。

“管家婆”悬吊方式(图片来源:曹静秋)

兴仁交乐6号墓和五里岗汉墓不仅出土“立耳铜釜”,同样有“环耳铜釜”和铁质三脚架出土。因此可知,至少在东汉时期,这两种加热方式是相辅相成、经常共存的。这和我们今天在山地农家火塘所见场景,如出一辙。古人“悬釜”,寓意艰苦。而今,寒意渐浓,若能邀约三五好友,觅一农家小院,众人围塘取暖,悬釜而炊,共火而食,纵是清茶淡饭,也不亦快哉。

悬釜而炊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