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余的贵州札记 | 诺贝尔之死(有声版)

动静原创撰文、诵读:余未人
1623548400
积分商场

今年,《余的贵州札记》专栏推出新玩法。贵州学者余未人自写自录,用文字和音频立体呈现她对文化的思考。

诺贝尔之死

诺贝尔之死

00:00 / -

有的人生前辉煌一世,死后尽享哀荣,然后迅疾湮没在历史的浪花中无声无息;有的人却是生前是非不断,身后之名却日渐“发酵”,乃至名扬世界。诺贝尔当是后者,诺贝尔生前研制的硝酸甘油为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得他的声名在世界上毁誉参半。

瑞典诺贝尔故居是一座乳白色的两层楼房,它被葱郁的白桦林包围,因而有了一个优美的名称“白桦山庄”。 楼前是一片花坛,矗立着诺贝尔的半身铜像。这里其实是一马平川,没见山影,但它的氛围让人感觉到仿佛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山庄。诺贝尔是1894年将它买下的,还在附近建起了厂房和试验室。他在这里只居住了两年,就走向生命的终点了。当时,这位大师拥有的炸药及军工发明专利350多项。

诺贝尔卧室

故居中,他的卧室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单身汉房间,狭窄的单人床、简单的陈设一览无余。

诺贝尔只活了63岁,他的离世,是一个难言的悲剧。诺贝尔生前常犯心绞痛,发作时有一种濒死的痛苦,而此病的特效急救药是硝酸甘油。诺贝尔对此药的临床应用十分震惊,因为正是硝酸甘油使他研制出了炸药,并让他饱受诟病,在试验时发生事故让弟弟丧生,老父残废。诺贝尔被一些人讥为 “贩卖死亡的商人”。诺贝尔去世前曾对他的一位同事说:“医生给我开的药竟是硝酸甘油,难道这不是对我一生巨大的讽刺吗?他拒绝了医生的处方。那以后不久,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小城圣莫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

诺贝尔的遗嘱在一个玻璃柜里存放着,是一叠手稿。馆长助理特地详述了诺贝尔这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遗嘱。当年,诺贝尔并没有预感到死亡已经迫近自己,所以并未对遗嘱做过任何交代,遗嘱是他死后被自己的女佣发现的。其实,诺贝尔生前曾经写过两次遗嘱。第一次写于1893年,提出将遗产的20%留给家人,这是惯常思维的结果。后来,他经过慎重的思索改变了想法,不想用自己毕生创造的财富而“奖励懒惰”,于是,他弃掉了第一份遗嘱,1895年11月第二次写了遗嘱。

诺贝尔的遗嘱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面对这份力重万钧的遗嘱,仿佛能够感受到诺贝尔的呼吸。超越时代的思想总是要受到种种非难和不理解。这份惊世骇俗的遗嘱由谁来执行?谁来管理巨额的基金?引起了一系列争执。诺贝尔一生漂泊,他的国籍究竟是瑞典还是法国?确定国籍问题,牵涉着各种重大的利益交集。他的亲属坚持说他是法国人,如是,遗嘱就要在法国执行,亲属们就有可能分到他的巨额遗产。就是在瑞典,这份遗嘱也受到家人、国人甚至瑞典科学院院长的反对。而法国,自然声称他是法国人。法国政府以诺贝尔在法国生活了十八年为由,拟将五个诺贝尔奖项落户法国。

诺贝尔生前有一位瑞典人助手,他找到一位著名法国律师与法国政府打起了诺贝尔的国籍、遗产官司。在汗牛充栋的法律文书中要寻觅有利证据,如同大海捞针。这位特别尽责的法国律师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文件,发现其中有一条注释说到,如果故居中养有马匹,有马厩和马槽,就能确定马匹的主人是该国人;没有,则只能是暂居地。结果,诺贝尔居住过的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住宅都不曾养马,而唯有瑞典白桦山庄的马厩中,养育了三匹马,马厩马槽完好如故,还存有养马的证书。这样,诺贝尔最终被认定为瑞典人,由瑞典来执行他的遗嘱。如果没有这位法国律师的辛勤劳作,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就不可能诞生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一个人的不懈努力,就改变了世界的游戏规则。于是,诺贝尔奖最终落户于诺贝尔的祖国瑞典。

遗憾的是,白桦山庄如今已经没有马厩、马槽的遗存。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苏畅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