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电”寻人最近似乎已经成了接线员的热门业务,这不,本期“来电”的人是一名北大学生,他要找一个曾经汇款资助过他的人,问他资助人叫什么,他说叫“无名氏”。
1918年1月,29岁的李大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后来任教授,每月收入大约300块大洋。但是,他从未将这些收入花费在个人的物质享受之上。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牺牲时,家里的财产仅有1块大洋。
那么,他的工资用在了何处?为何家中已经到了无钱买粮食的地步?除了资助学生,他还做了什么仗义疏财的事?
我们一起在本期“穿越历史的来电”里寻找答案吧!

特别鸣谢: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