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玉奇石话物华天宝
侃黔山贵水析鬼斧神工
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离贵阳约有五十分钟的车程,原来是明朝时修建的一处军事设施——屯堡,现在已经开辟成一个旅游景区。
这里有两大特色,一是这里的人与众不同,二是这里是石头的世界。
这里的人与众不同
首先是打扮不同,最突出的是女子的打扮。她们身穿长袍蓝衫,宽衣大袖,领口、袖口、前襟镶边绣花;头上戴耳环,腰间围青布围裙,系青丝腰带,脚上穿鞋尖上翘的绣花鞋。乍一看去,还以为她们是少数民族。一问才知,她们是汉族,穿的是明朝的服装。
明朝初年,为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和西南地区土司势力反叛,朱元璋下令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在滇黔古驿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派军士屯垦驻防。驻防军士携家带口,称为“军户”。军士战时为军,平时为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三分操备七分耕种,自给自养驻守地方。天龙就是当时设置的屯堡之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才由军户转为普通百姓,但一直保持着当年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穿着装束。我们在天龙镇看到的女子服装,就保留了明朝初年秦淮地区汉族服饰的特征。
这里是石头的世界
这里的河岸是石头砌的,道路是石头铺的,路边栏杆是石头做的,院墙和房屋的墙壁是石头砌的,房顶是石头盖的,屋里的水缸、碓窝、粑粑槽、猪槽是石头凿成的,公众歇息处的桌子、凳子是石头做的……
为什么这么多东西都是用石头做成的呢?
首先是出于需要。作为军事设施的屯堡,坚固是首要一条,石头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天龙屯堡的建筑,内部是木质结构,保证了作为居室的舒适性;院墙、房屋外墙、房顶全用石头做成,石墙上的窗户很小,除了采光通风还兼具射击孔、瞭望孔的功能,保证了作为军事堡垒的坚固性。
天龙镇旁边有一山峰,叫作天台山。山上有一寺庙,名为五龙寺。山门上有一副对联:“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境台上观。”只看对联,其中充满了闲情逸致。但纵观寺庙的整个建筑群,顿时让人感觉到战争的严酷和战乱年代人们的艰辛。五龙寺所在的天台山,三面绝壁,一面坡度较缓,顶上有一个百来平方米的平台。寺庙临绝壁而建,房屋向着山峰四周的一面均为石砌高墙,墙上的窄小窗户显然具有射击孔的功能。整个寺庙建筑群俨然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可见当初建筑的时候并非用于宗教活动,而是出于军事的需要。
建筑堡垒需要石头。但仅有需要不行,还要有地方产出石头。
天龙镇的石头就产在脚下,此处遍地都是石头。这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岩层有薄有厚。较厚的石灰岩采下来制作水缸、碓窝、粑粑槽、猪槽、石桌、石凳等器具及石柱、门洞拱顶等建筑部件,稍薄一些的用来砌墙、铺路,薄层石灰岩则用来充当瓦片覆盖房顶。真可谓物尽其用!
这么多的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第三期《贵州的石头哪里来?火中来、水中来、天上来……》里,介绍了贵州石头的来历,而天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来自水中,来自生命。
两亿多年前,贵州绝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总体的格局是西北水浅、东南水深。天龙附近地区处于浅海向深海过度的斜坡地带,其西北为浅海区,东南为深海区。浅海区域生物繁盛,其遗骸沉积海底形成巨厚的石灰岩。斜坡地带生物相对较少,由原地生长的生物遗骸与动荡海水搬运而来的生物遗骸碎片沉积而成的石灰岩层相对较薄,但累积总厚度达到两三千米。天龙镇遍地都是的石灰岩,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谁曾想,时光飞逝,两亿多年后,屯堡军户们用大自然留下的这笔遗产打造了天龙石头屯堡。两亿多年以前逝去并用其遗骸造就石灰岩层的古生物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们竟然会与两亿多年后的人类有这样一种奇妙的缘分!
天龙镇地方不大,但很有特色。到这里可以追溯历史,领略一方风物,欣赏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结合的杰作——石头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