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安顺食单丨磕糯米,舂苏麻,清明节食清明粑

动静原创撰文:李择红
1618104120
积分商场

“贵阳的穿着,安顺的吃喝”。安顺是个爱吃、会吃、喜好研究吃的地方,这里美食多元丰富,酸甜苦辣咸每种口味都有赠君一份食单,享最真安顺乡土滋味。

记不清哪年开始,每逢清明前后的周末,我家楼下的清明粑摊位,常常围了一圈省城来客,神色贼欢、眼睛贼亮,通常一要好多个。昨天,又见一群愉快的客人,心想,可以专门谈谈清明粑。

众人围买清明粑

欲谈清明粑,请先言清明菜。

我们这里,清明前后,田间地头,坡上坎下,会遍生一种开着黄花的小草,叶片灰绿,茎叶均长满白色丝状绵毛,远望去白绒绒一片,如初雪方飘。

这种小草其实在全国分布均广,比较正式的称呼,是鼠麴草。因麴字笔画较多,今人多以同音的鼠曲草代替,系菊目菊科鼠麴草属植物。此草还有鼠耳草、佛耳草、追骨风、绒毛草等不下四五十种别名,不过流传最多的名称,还是清明草、清明菜。在安顺,城中亦称清明菜,乡间直叫粑粑花。

清明菜茎叶入药,据说可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还有降血压疗效。但国人似乎很不理会这些,利用得最多的,是作为野菜入馔。

清明菜入馔,最早的记载,似乎是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晚唐皮日休亦有诗赞曰:“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可见至迟一千多年前,清明菜已普遍食用。清人顾景星《野菜赞》中说清明菜:“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说明在清代,北方还有吃清明菜的习俗,但如今好像已不多见;而在南方,食用清明菜的民俗至今犹盛。揆诸多地,与《荆楚岁时记》所载大同小异,都是将清明菜汁和入糯米粉(或掺入部分粘米粉),做成丸子或饼状而后食之。这种食品,在江南,是赫赫有名的青团(或以艾叶代之);在潮汕地区,叫鼠曲粿;在贵州,自然就是清明粑了。

糟辣椒炒肉末馅

与团、粿类相比,贵州的清明粑要讲究些,原因在于包有馅料;而安顺的清明粑则更讲究,不但馅料有好几种,甚至还专为烙制清明粑设计了一口锅。

锅是砂锅,径尺半,圆形,凸面,用之烙制清明粑,受热均匀,不粘锅,且更能保留和催发食材的原味。馅分两类,一曰咸,有糟辣椒肉末、豆腐干肉末、椿菜肉末三种,做法不过是炒制,无需赘述,惟须讲求原料新鲜;一曰甜,只蘟子糖一种,但确具地道的安顺特色。

蘟子,学名紫苏,又名苏麻。果实细小如菜籽,黑褐色,如芝麻一样,气味芳香、浓烈,但较芝麻更加长远,故贵州人用蘟子甚于用芝麻。将蘟子、花生炒熟,分别舂烂;核桃与老红糖亦分别切碎,再用木滚子碾压成末。然后将之混拢拌匀,蘟子糖馅便做好了。

将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泡透再滤干,舂成粉,再用筛箩筛成细粉,晒干待用。将自野外采摘或菜场中买来的清明菜洗净,入沸水中焯熟捞出,挤水分入焯菜锅中,切细待用。将糯米粉放入焯清明菜的开水和匀,再加适量的冷水,与切细的清明菜一同拌好,揉成“三生面”米粉面团,搓条下剂,逐个压扁包入各色馅料,封口向下,压成直径8厘米、厚度2厘米的圆饼生坯。将清明粑专用凸面锅烧热,放入饼坯,用中火徐徐烙至两面与周边皆呈微黄色,铲出即成。

豆腐干肉末陷

刚烙好的清明粑,一般细糯绵软,糟辣椒肉末馅的,咸鲜香浓;豆腐干肉末馅的,细嫩弹牙;椿菜肉末馅的我在《椿芽》一文已有描述,此处不赘。

蘟子糖馅

吃法比较讲究的是蘟子糖馅。蘟子糖加热后形成液体,极烫,不注意会出洋相。食之有法,将清明粑竖立,先从上端揪下一小块,细品清明菜淡淡的清香;随即重复逐步扩大战果,边揪边蘸馅料;食至中间,馅料温度下降,乃可从容吮吸。甫入口,先感觉到的,是老红糖的甜香;接着,是蘟子的浓香;再嚼,核桃与花生的香味乃次第绽放;最后收尾的,又是蘟子的回香,久久不绝于口。我到过全国多地,似安顺蘟子糖馅这般香浓的甜馅,殊不多见。

烙制清明粑,说起来简单,实则极讲功夫,和面、揉制、火候,缺一不可。我外婆生前极擅此道。

少时,清明菜甫上市,外婆就会泡制糯米,再拿到距家三百米左右,大龙井附近的一家打米店去磕(安顺方言,舂也),我时常要跟去。记得有一次,方走到二桥头,外婆即遇见一熟人,寒暄良久。将别时,对方不经意地叹道:喔唷,你家幺儿都这么大了!

米面磕回家,我和弟弟便屁颠屁颠守在外婆旁边,看其从容操作。清明粑一烙好,即急不可待选准蘟子糖馅的下口,吱的一声——一口烫了口舌,两口污了衣裳。

外婆走后,家中无人传承此技,要吃,只能上街去买了。然则街市所售,为图快熟,皆在锅中刷了油。腻人且在其次,关键在于油香会冲淡清明菜香,无论各馅,不复沉静简远;加之清明一过,会用冷冻的清明菜继续做,时间长了,我对此物的兴趣也慢慢淡了。

年近不惑,成为旧州女婿,才发现,旧州街上有一孙姓小店,还完整的保留传统的做法。因其只在清明期间营业,每次去,皆需排队。该店出品只两馅,一曰蘟子糖,一曰椿菜馅。我初次去,排了半天队,入口始觉惊喜,技更在外婆之上,无论咸甜,一般香浓,且更绵长。

于是想到读书。智能手机未现时,大家皆阅实体书,虽进入较慢,然可统筹兼顾,引发思考,正如传统的做法的清明粑。至智能手机出,微博、微信,信息不绝于眼,人便少了些耐心。至抖音时代,样样讲求短平快,人乃更加浮躁。

清明后一月,皆属上坟期。我因想,下周末去旧州,当携一钟意之书,俟买清明粑排队期间,寻一茶坊,嘬一口香茗,读数十页书,乃得浮生半日闲,不亦快哉!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