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原产美洲,引进中国后,贵州人最先将辣椒放上了餐桌。因而,贵州人对辣椒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同时,辣椒也就成了贵州菜肴,即黔菜的灵魂。
贵州各族人民所栽培的辣椒品种和食用辣椒的方法不计其数,民间家常菜几乎无菜不辣,而且几乎餐餐都要用辣椒蘸水。仅用辣椒制作的调味品就有几十种。贵州辣味,已形成红而不辣、辣而不猛的辣香风格。所以,辣椒及辣椒制品也是贵州人年货清单上必不可少的。
辣椒在贵州又名辣子、海椒、海辣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之一。贵州全省各地均种植辣椒。遵义市绥阳县和虾子镇均建有辣椒城。2005年,遵义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评定为“中国辣椒之都”。
较为著名的贵州辣椒有:贵阳小河辣椒、遵义牛角椒、遵义虾子朝天小辣椒、贵州绥阳朝天椒、绥阳“小米辣”朝天椒、毕节大方皱皮椒、大方线椒、贵阳乌当线椒、独山基场皱椒、毕节线椒、山辣椒。其他知名品种还有花溪党武辣椒,大方的鸡爪辣椒,绥阳子弹头辣椒,贵阳百宜、新场和安顺、都匀等地的辣椒。有的辣椒令人张口咂舌、大汗淋漓,有的辣而香,有的香而不辣,有的辣得干香浓郁,有的辣得回味无穷·····可谓辣出风格、辣出特色。
贵州人制作辣椒调味品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烧、腌、泡糟、蒸,做出的调味品和辣椒蘸水有其独到之处。
糊辣椒面
糊辣椒面,贵州独有。辣而不猛,减辣增香,糊辣香味浓郁。制作时选用辣度适中、肉质肥厚的干红辣椒在木炭火上烧(烘、焙)至焦、糊,然后用手搓细或用擂钵舂细成面。
擂椒
擂椒选用肉质肥厚的新鲜长青椒在草木灰(子母灰)中烧至皮起泡时,去皮、去蒂、擂蓉即成。是凉菜、小吃、蘸水的主要调辅料之一。
糟辣椒
糟辣椒,也是贵州独有。制作时将肉质厚实、辣味不太重的新鲜小红辣椒洗净去蒂、晾干水,再加入鲜子姜、蒜瓣,用刀反复切碎至米粒大小,最后按照辣椒、子姜、盐、蒜瓣、白酒50:5:4:2:1的比例装入土坛中,加盖,注入坛沿水密封15天即可。糟辣椒色泽鲜红,香浓辣轻,具有香、鲜、嫩、脆、咸的风味特色。是烹制鱼香肉丝、糟辣脆皮鱼、贵州回锅肉、怪噜饭等菜肴的必需品。
绥阳海椒酱,当地人叫海椒泥子,因产自遵义绥阳县而得名。可用作拌菜、炒菜、做汤和做菜肴的蘸水,有些人甚至拿其直接佐饭。随用随取,注意密封并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可1~3年不坏,越陈越香。
泡椒
泡椒,顾名思义,即将辣椒腌泡。可直接食用或烹制各种佳肴,保存得当,越存越香。
绥阳酢椒成名于遵义农塘坝乌江边,流行于遵义等地。用鱼和盐等调料腌渍之,使久藏不坏,古代称为“酢”。所以,酢椒实际上就是用鱼和盐腌过的辣椒。具有微酸、微辣、回甜而又咸、鲜、香的特殊风味,回味醇厚,是佐酒下饭的佳品。
面辣子又叫糯米酸辣子,常见于黔东南、铜仁和靠近贵州的湘西一带,是当地人喜欢吃和经常吃的家常菜,也是用来待客的地方主菜之一。其制作十分讲究,选上等好糯米,与新鲜去蒂的红辣椒拌匀,舂成粉状,加入盐、少许白酒和一点清凉洁净的山泉水,放入坛子里腌制。食用时,放入锅中用茶油或菜油煎,也可以烹制各种菜肴及烧汤等。因糯米粉有黏性,用油一煎就成为块状,煎熟后切成三角形或四方形,趁热吃,味道鲜美爽口,是典型的下饭菜。
阴辣椒
此外,贵州多个民族都会制作阴辣椒、面辣椒。制作方法是将小青红辣椒去蒂洗净,装人甄子内,上火蒸熟后取出,阴干或晒干。也可拌酢粉和盐蒸熟,阴干或晒干。阴辣椒、面辣椒用油炸至酥脆食用,也可同牛干巴等水分较少的原料同炒,辣而不燥,香糯酥脆,回味悠长。
肠旺面
吃过贵阳肠旺面的朋友应该对其中的红油记忆犹新。贵州制作红油有别于其他地方,红油味香色红、辣而不猛,最常见的是用糍粑辣椒提炼。根据用处不同,炼制红油时还可加豆腐乳、甜酒汁(贵州称酸糟为甜酒),有些红油要在熬制辣椒时加些水煮,并使用混合油,如肠旺面所用的红油。
糍粑辣椒
糍粑辣椒是贵州独具特色的调味品。选用辣而不猛、香味浓郁的花溪辣椒,去蒂,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如急用,可用热水),加入适量洗净的老姜、蒜瓣一起舂蓉。糍粑辣椒在贵州辣椒蘸水中主要用来制作红油和油辣椒。
香辣脆
在贵州,不知从何时起悄然流行一种热卖美食,这种以辣椒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亦菜亦小吃的香辣脆,一经推出,独特的香、辣、酥、脆口感征服了喜欢吃辣椒的食客们,具有麻辣香酥、香味突出、回味悠长的特点,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佐餐食品。香辣脆精选花溪党武优质辣椒为原料,填充芝麻、花生米、盐、味精、砂糖、香辛料等,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油炸、烘烤而成,一般直接食用,也可用来烹制菜肴。
以上这些辣椒制品,有哪些会是你要购买的年货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买年货记得关注动静APP贵州三农《声音贵州》专栏,了解众多优质的贵州传统年货!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
资料来源:吴茂钊著,《黔菜味道》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声音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