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武陵山深处的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风景如画,水泥路整洁平坦、新楼房错落有致,各家小花园生机勃勃,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干劲十足。谁又能知道,这里十多年前,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变化的背后,是村里有了一个能干的“当家人”。
十八载,青杠坝从“成年”到“成事”
穷家难当。20世纪90年代的青杠坝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干旱缺水。种水稻没收成,种玉米产量低。勤勤恳恳耕耘一年,大多数家庭依旧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坊间流传着“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的民谣,对过去青杠坝村的贫穷面貌,不仅仅是一个调侃,更是村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穷则思变。2004年,是青杠坝村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村里迎来了他们日后不可取代的“当家人”——冷朝刚。从被大家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到今天,整整十八年,青杠坝也从偏远贫困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回头看,我们的目光不得不聚焦在“他”的身上。
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
是“当家人”,更是“贴心人、领路人”!
早在九十年代,冷朝刚就开办杂货铺、收购农产品、销售农用物资,对于他个人来说,一年收入达10余万元,已经是村里首屈一指率先脱贫的富裕人家。可“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经历过贫苦的冷朝刚,每当看到仍然在贫困线上苦苦煎熬、挣扎谋生的乡亲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盘算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带乡亲们富起来,让大家换一种活法。
机会来了。
2004年,在庄严的宣誓下,冷朝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年,在村民们的推举下,冷朝刚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沉甸甸的担子,带着群众的期盼,找路子、排困难、谋发展。
他知道,青杠坝坡多耕地少,交通闭塞,群众收入单一。虽说从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他就立志要改变青杠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他更知道,要想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必须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山高路遥不足惧,最怕贪图安逸心。种西瓜、种大蒜、种辣椒……此后的几年间,冷朝刚带领村民发展起了蔬菜产业,激活了村子的内生动力,青杠坝村也初步形成了“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禽、坝上蔬”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借得一缕风,吹得万花红。蔬菜产业的发展让青杠坝村的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累积,冷朝刚也和村支两委形成共识: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走产业强村富民的路子。青杠坝村又先后发展豇豆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并修建大蒜加工厂、辣椒加工厂、抽纸厂、森林山庄和环山公路,借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帮助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青杠坝村也成功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转移。
“群众推选我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我就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一刻也不能懈怠。”冷朝刚说,2021年,村合作社发放务工工资170余万元,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年也回到了家乡,村子也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变化。凭着不认穷、不认命的韧劲,青杠坝村迎来了一个个丰收季,村集体经济资产实现了从0元到5800万余元的变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00元,青杠坝也蜕变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种植养殖业稳定发展、企业茁壮成长的美丽新农村样本。为此冷朝刚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种蔬菜、做养殖、办村企,现如今,全村产业风风火火,群众收入稳步增加。肩担责任,初心不改,冷朝刚心里想的,是让大家不出远门也能过上好日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做的,看到青杠坝村今天的新气象和老百姓真切的幸福感,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和荣耀,感觉无比幸福,这么多年来,村里的变化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冷朝刚说,下一步,青杠坝村将扩大黄牛养殖规模,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果林种植,走乡村旅游的路子,继续带领村民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旧貌换新颜,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乡亲们都说,住在青杠坝村是幸福的,因为村里有个好支书。
“他们”说。
“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这样的厂,又轻松又干净,我们在家里做,每个月都要做三千块钱,很好的了。”村民罗亨书说。
“以前,逢年过节才吃些肉,实在是穷怕了!我们现在是住好房子,走柏油路,家门口就能够挣钱,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村民黎育江说。
“我在村里的加工厂上班,一个月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自家土地也能种着,冷书记头脑灵活、办事踏实,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提起冷朝刚,青杠坝村村民魏智凤充满感激,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的青杠坝村在冷朝刚的带领下,村里四季风景如画,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邻里之间和谐友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该村也从2004年的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增加到现在的16800元,整整翻了 20多倍。全村集体经济也从0元增加到5800余万元。
思南融媒孙磊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