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镇宁县良田镇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虽然已经是晚上10点,但是整个基地却亮如白昼,宛如正在上演一场灯光秀。从去年底开始,当地探索引进了高密值补光火龙果种植技术,通过给火龙果植株加装照明灯,人工增强光合作用,加快火龙果的生长。
基地的副总经理陈燕儒告诉记者:“这个灯是依照我们的实验数据,然后交给厂家定制化生产的,它跟一般家里的灯不一样。这里有两种灯,比较白的,色温是在3500左右,它是模仿早上10点左右的太阳的光照,还有一种是(色温)2700,就是模仿日出跟黄昏的时候的光照。”
据了解,通过这样每晚4小时左右的人工补光,当地火龙果每年的挂果期可以延长三个月,多产两批果,达到一年结10批果,因此带来的错峰上市也可以增加种植效益。
在2019年底,县政府和镇政府多次带队考察后,决定从广西引进新技术,又选定台湾高甜度品种,从台湾请来技术员指导种植。总共投入资金190万元,其中包括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50万元,建成150亩的示范园区,除了挂灯补光外,还从原先的水泥柱单排种植改变为高密度双排种植,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基地负责人卢声磊向记者介绍:“传统的种植方式每亩只能种333株。新技术每亩可以种1733株。我们从江边把水提上来以后,通过这边的池子,水溶肥配好比例后,然后通过根部的滴灌来施肥和补水。”
镇宁县良田镇镇长苏洲洲说:“红心火龙果一般的甜度在18到23之间,我们基地的甜度可以达到23到25。它的果型还有单个的果重都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所以商品率比较高,现在我们的订单是不愁的,传统的品种批发价在3块4块之间,我们这个最少在5块钱以上,亩产值至少3万元,8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经济效益是传统种植方式的四到五倍。”
如今,园区的火龙果每亩产量从原来的1000斤提高到至少8000斤,平台公司还与青岛和深圳等地的大型商超签订了收购协议,预计今年的收益在5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