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石和儿子方俣
父亲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在整理父亲的作品,接触父亲的一些绘事活动中,让我再次忆起父亲对艺术的感悟。父亲一辈子教书育人,他认为绘画是大众化的美学艺术,希望更多人欣赏它、了解它,尤其是中国国画艺术。由此,我整理了父亲对我绘画方面的指导片段与大家分享,从中可见其对美学思想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谈及笔法墨法:中国画有数千年的历史,笔法墨法丰富多彩。古人作画有法而不拘于法,讲究随意。所以画作常常收到出人意表,出神入化的效果。这样那样的法,只是后人为方便初学者而总结出来的。作为专业画家,不能囿于这些笔法墨法。要根据感受去用活笔墨,去表现。但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父常谈道:用墨用笔的法度易学,而在创作时灵活应用,能随意赋采,则要讲功力。能作到元气淋漓,意趣流畅,笔笔到位,不可增减。除有功力技巧,胸襟,学识是首要的。
古人惜墨如金是用墨的要诀。用墨要亮,摸花团团的墨块,成死墨团团,废墨,无骨,无笔,不能表现任何对象。枯滞,平板光滑,墨法全无。古人云: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便是此道理。
没有表现力的笔墨,是指不能描绘对象的形,也无从表现其性,更无法传神。是废笔,废墨,满纸灰黑,无墨气,更无光彩。
作画最讲究用墨。每到笔纸合意,意气相加时,墨色层次丰富,极尽变化,漏白处更显白光增耀。此是上乘精道笔墨,为神来之笔,功力深厚者偶得之。
拿笔写字,作画,悬腕,运肘,掌虚指实。要运转自如,沉而准确。
方小石绘画作品
貌色应是水色饱满,色泽莹然,透明,不浮不光,笔笔到位。用笔最忌刷,拖,使画面平板。用墨,貌色,要一笔之中浓淡,深浅,极尽变化,来体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古人说,墨分五彩,用墨有丰富的色彩感,是高手才能达到。
用笔避免光滑,甜熟,匠气,油滑习气,左右翻笔,作惊人之笔,无端作顿挫状,失去笔情墨趣。
毛笔有各种毫,长锋羊毫最难掌握,但有功力用好,最出趣味,表现力强,变化多。硬笔则易掌握,但韵味差。
父有印文“举前贤之未及”。常说:现在这样多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新东西,新色彩,只要很好表现,应胜过前人才对。
观看前人的真迹,更能悟到好画的微妙来。看画能体察到画者的性情,趣味,来历,路子分明,此非有功力者,有相当学识者才能感受到的。不能精审,差之一毫,失之千里。死守法度,不能变化,则不可取胜。
看前人的书画作品,要比较研究。古代名家作品流传于世的,好的,完善的是可数的,不可多得。画事贵精审,领悟其意,这与收藏、考古商人有不同的要求。不作意于真假,而是重视作品的好坏。
沈周花卉草虫,于法度中求活。有笔有墨,设色透明,构图尤为考究,实可观。
父亲有一方印“随类赋采”。常说:用笔作色,讲究笔味,色块,一笔之中可观其形骨,识其性。父亲所作写意一串红,扁豆花,浓淡相间,见笔见色,可见其形,识其性,传其神,留意者常有感想。父亲作画讲究间色,间间色在画中的作用,互为增彩,达到色薄而亮,厚重,强烈而不辣的效果。
册页墨菊图提款:墨色酣厚得其韵,花瓣灵转得其致,画无定法,如是我法。小石补书。
笔笔讲法度,但成画后确看不见法度,而是贯通一气,是直通感情的。
2011年3月,逾百岁的小石老先生依然可以提笔作画。
父亲常讲,画事艰辛,非常智力和学识方能成功。所以要趁年少多下读书功夫,接受新科学知识,多看真迹,勤写生。读书能提高悟性,学习科学知识能提高对新事物的敏感,不易落入俗套。面对真迹,认真研审,深思其意,定有收获。勤写生,能培养观察事物,体会其性情的思维方法和体察能力,这样下笔能得精神,否则,是不能超群拔萃的。
父亲有一方印“写生揣意”。父亲的写生稿子,从人物,走兽,花卉,鸟虫,藤草,山川,丛林,乡村民俗,工地……包罗万象达数册页计。许多东西是很难再见的。如:有副完整虎骨架的写生稿,是几十年前,少数民族地区所见。从老虎的完整骨骼白描稿中,可领会到虎的扑腾、跳跃、撕咬、奔跑、静处的容态。真是神气十足,不可多得。父亲常说,事物都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只有经过写生,才能掌握其形的特点,认识其性情,下笔才能得神气,能画出自己的趣味来,不落俗套。
方小石绘画作品
父常说,画事不能用大机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法去做,也不能用科学实验室的思维方式去办,绘事讲究一个“随意"。但有科学技术知识,能有助认识世间事物的习性,加深认识深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是相通的,有一共有的美学哲理在里面,学习中国画要有文学根基,书法,篆刻,下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
书法作品,行气、情趣通篇为上乘。古玺汉印……等,研究其用刀、结体、分行布白,其情趣和美术、书法是相通的。
父亲刻了许多印作,结体、分行布白、用刀,圆转自然,强调韵律感,均有创意。
方小石书法作品
方小石篆刻作品
父说:看古人的书画作品,要比较研究。古代名家作品流传于世的,好的,完善的是可数的,不可多得。画事贵精审,领悟其意,这与收藏、考古商人有不同的要求。不作意于真假,而是重视作品的好坏。
父亲的【虹桥吟草】自题墨竹图“潍夷长鳯毛,丹丘生琅杆。方山绿擅栾,旦暮报平安”。父亲画竹,笔端墨色饱含,导而注之,数杆竹子,笔力沉着透纸,笔笔来历分明,墨色触洽,水色饱满莹然,极墨色变化之妙,一改前人画法。
父谈到:蒲华(字作英)乃一代名家,其画竹完全破除前人框框套套,讲法而不囿于法,最具个性。是任伯年,吴昌硕的先导。
父刻有一方印‘先见颜色后见花"。父说:先见颜色后见花,在边少地区,见妇女挑花,一时的视觉反映。是艺术家应具备的色彩感觉,但不易被人真真接受。
父亲用色讲究色度变化,为此有一套制色,调色,用色的方法。作画用色,一笔下去,阴阳向背,笔迹分明。讲究色簿而厚重,不燥不辣,色泽莹然,色不掩墨,有笔有墨,入纸又离纸,层次丰富。
方小石绘画作品
在童西爽花鸟草虫画页上题:童恺字西爽,清华亭人。工笔花木鱼鸟草虫,造型生动,自然,位置尤多佳构,可以规模。癸酉寒冬於虹桥新居东隅小楼,八四老民方山。
中国画最讲画理,起承转合是初学者的要求,密而不满,疏而不空,画作最忌四溢,气不连贯,无势,艰涩状,张扬狂态都不合中国画理,不能以妩媚取胜,通篇洞达作者性情,画如其人是最不易达到的。父亲作减笔画,但毫无荒凉之意,而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最为画界同仁称道发扬。
方俣,方小石之子,贵州贵阳人,生于1950年。1982年西南交大毕业,1994年被铁道部评为高级工程师。自幼随父亲方小石学习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在国内外都举办过个人绘画作品展,同父亲合画作品《重彩石榴》、《辛夷花》、《杨梅》等,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