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带一路”看贵州•新加坡篇】因为这群人,“东方十字路口”充满了“折耳根”的味道

动静
1550819640
积分商场

同乡,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延续千年的名词,当人们走出家乡在外拼搏时,同乡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漂泊的人们信赖的依靠。在马六甲海峡边的新加坡,几百个贵州人组成的"新加坡贵州同乡会",让这个东方海上“十字路口”充满了家乡名菜折耳根的味道。

"我本来是在贵阳做生意的,跟着儿子来到新加坡陪读,后来我开始了在新加坡的二次创业。"说这话的是"新加坡贵州同乡会"的副会长李曼娜。作为同乡会最早的发起者之一,她自称自己有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只要在新加坡的街上听到贵州乡音就要上去追问。"很多人都说第一次与我见面很'惊悚'。"

欢聚

"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找一种情怀的寄托,熟悉的乡音、同样的家乡让我们找到了认同感,而且大家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互帮互助。"在新加坡拼搏多年的贵州人刘骏早已融入了当地氛围,他的儿子现在也和他一样,在这个国度工作生活。

刘家贵州人

贵州名菜-折耳根

提及同乡会最难忘的记忆,很多人都坦言,是一道家乡菜——折耳根。李曼娜说:"那时候刚到新加坡,对贵州自然是很想念的,尤其是家乡的菜,那更是想得'心子痒',所以那时候,只要一回贵州带点折耳根,就想着和同乡们分享,没想到一下来了四十多人,于是才有了建一个同乡会的想法。"

同乡同心

如今的新加坡贵州同乡会,已经有了几百位成员,他们在马六甲海峡畔努力拼搏,书写下自己人生的一篇篇华彩乐章。而新加坡同乡会本身也得到了新、黔两地政府的认可,或许它不能像百年前的会馆一样商通千里,但一碗家乡的老腊肉、折耳根的情谊,对于这些漂泊在外的贵州人来说,或许已经足够。

                          (动静记者 张澍 郭磊)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