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卖谷子一年就能挣6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湄潭县茅坝村的稻田里,村民袁余志的脸上荡漾着喜悦。
“一年的收入的话,光是卖谷子的话就可以卖到6万多块钱”,老袁兴奋地说。
在贵州其它地方稻谷均价只有1块3的时候,茅坝村卖出了3块5一斤,最贵的甚至卖到18块钱。村里年人均收入在过去8年翻了3倍。而这要得益于村里选择种植了优质稻。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罗德强说,从前水稻种植,注重的是规模,增产不增收。现在,根据省里面的要求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针对湄潭茅坝,一是品种优中选优,提纯复壮,第二就是我们把技术应用到优质稻中,实现了老百姓在同样面积上增产增收。
而这只是贵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
从去年2月开始,贵州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提出了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通过成立产业专班,万民专家服务基层等举措,专项推进食用菌、茶叶、蔬菜等12个重点特色产业的发展,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放在了全省1641个500亩以上坝区。今年1到9月,坝区经济作物达到321万亩,平均亩产值已实现5861元,超过去年全年平均亩产值约200元。
在铜仁万山区的中华山坝区,食用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织金县大陌坝区,蔬菜种植近5000亩,已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覆盖周边1.6万名农户。
与此同时,2018年,贵州调减玉米等低效经济作物785万亩,调增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666.7万亩,“一增一减”让参与产业发展的204万户农户、户均实现增收超过1万元。
秋季的贵州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农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无疑是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
188万人,怎么搬?怎么安?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贵州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的大搬迁。
188万人,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深处,搬进城市。搬迁规模创造贵州历史之最。
告别居住了几辈子的故乡,有人欣然,有人忧虑。
黄阿而属于后者。
告别故土,搬到城里,他最担心的就是就业。因此,他刚在百口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顿好,就急着让乡干部带他到鞋厂看看。
而鞋厂老板的一席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你看这里做的多的,都有200多元一天的。你想多赚一点,还可以拿到家里面去做。”老板笑着说道。
“要是不来看,我还真不知道这些,”黄阿而说。
从2016年开始,百口乡实施整乡搬迁,5000多名百口群众陆续搬迁到册亨县城。如今,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并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就业。而在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在已完成184.5万人,剩余的将在年内完成。
对于,搬迁后的生活,黔西县锦绣社区的杨德荣有着深切的体会。
“以前住的就是沙墙房、茅草房,觉得现在住的房子好,原来我们老家路也不好。原来孩子们读书,在老家穿一双鞋到学校里面去全部弄湿,衣服裤子一下雨也是弄湿。来到锦绣花都了,方方面面都方便,到这里来很好了。”
在杨德荣的老家黔西县哈冲苗寨,孩子们上学需要走很长的山路,村民出行也只能靠一条挂在绝壁上的“天路”。而现在,哈冲苗寨在内的、全县22个乡镇3800多户搬迁群众都搬到了这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然而,人搬出来了,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了新的问题。
2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培训和就业服务、提升文化服务、加强社区治理及基层党建五方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搬迁户们的生活由此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4月在贵州举行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上,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区、市在贵州观摩考察,大家都惊叹于贵州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基本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搬迁。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亚军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建设了5个体系,后续工作做得很好,回去以后我们把你们的经验带到我们省里去,”
湖北省扶贫办主任胡超文说:“要想稳得住能脱贫,必须有产业,贵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地就业。向贵州学习易地扶贫搬迁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永别了!绝对贫困!
为了消除延续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贵州在脱贫攻坚上的创新之举还远不止此。
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帮扶,多维度展现扶贫攻坚信息,提高扶贫精准度。
电商扶贫,让“黔货销售一日千里”,促进农民稳定脱贫;
“三变”改革,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扶贫专线”,让贫困群众诉求得到回应,3年来办结率达到100%。
贵州减贫的经验和做法,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2018年11月,进博会上,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开幕式的演讲上说道:“五年前,贵州的贫困发生率高达30%,而2018年降到了8%。我希望我们在这里的讨论能像正在贵州发生的那样,消除极端贫困,保证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贵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都对贵州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惊叹不已。
埃塞俄比亚国家通讯社记者格塔文说:“贵州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76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是埃塞俄比亚的榜样。”
埃及《金字塔报》记者穆罕默德说:“埃及现在也在举全国之力消除贫困,贵州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希望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贵州将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落实“五步工作法”,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按照“六个坚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贵州将坚决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