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甲午战争中国的惨重失败。清廷官员中有人认为日本胜在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而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一方面大举引进西洋文化,一方面又保存君主制,于是奏请派学生赴日留学,促使清政府推行了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的政策。正如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说,“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是因为二十年前,日本派人去西洋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张之洞还说:“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是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
日本政府也为了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而且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大旨》中就要求教育“应根据祖宗之训典,着眼于阐述仁义忠孝”。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学监高田早苗向张之洞做保证时说,“努力追求学问者,不会接受共和主义或者其他思想。返国后宣扬极端危险言论者均是那些不努力的学生”。日本教育的这些内容恰恰满足了清廷的需要。
二十二年(1896)3月底,清廷派遣学生13人抵达日本,赴日留学由此开始,此后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二十七年(1901)9月,光绪《广派游学谕》颁布,规定官派生:“如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华,准照派出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候旨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各项出身,以备任用,而资鼓舞。”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三十年(1904),清政府制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尤其是三十一年(1905)停止科举考试以后,士子失去了进阶捷径,使得大量知识分子以出洋留学为重要出路,竞相负笈东渡。同年清政府举办第一次留学毕业生考试,通过考试者就给予对应的官职。三十二年(1906年),据黑龙江提学使张建勋《赴日考察记》载,留日学生就达到了一万三千人之众,远超同时期赴欧洲和美国的留学人数。
在此大背景下,一向被人认为“闭塞”的贵州,也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光绪二十六年(1900)贵阳杜钟岷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科;遵义黎渊由四川公派抵达日本学习。二十七年(1901)遵义黎迈由四川公派到日本留学。二十八年(1902)遵义蹇念益、蹇先骢、蹇先榘、毛邦伟,习水谢况、谢端平、谢寅初,贵阳萧协臣等留学日本。二十九年(1903)盘县张友栋(原名友棻号笏香)、镇远刘潜(原名堃字择之)留学日本。高士光,祖籍贵阳,1891年出生于四川资中县。二十九年(1903)随舅父东渡日本就读中学,后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37年回贵阳,一生从事教育。
据光绪二十八年(1902)和三十年(1904)《严修东游日记》记载,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有贵州遵义,黎渊、黎迈,毛邦伟、蹇念益、蹇先榘、蹇先骢、恒驹、赵孟刚;贵州麻江,夏同龢与夏肃初、夏伯寅两子及侄子;贵州平越,朱一清、朱学曾;贵州贵阳,金舜孳、于子极、熊石安;贵州清镇,刘子明、何仲书;贵州思州,董熙台。
这些贵州留学生多为自费或绅商资助,据周素园先生说,亦有公费资助。
三十一年(1905),林绍年公派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这是林绍年署贵州巡抚时的大作为。就在前一年,巡抚兼署云贵总督的林绍年就派出云南129名留日学生。当时时局动荡,贵州又是穷省,财政拮据。林绍年通令各州县设法筹款,鼓励自费和绅商资助,并下达指标:“各州县应资送速成师范一二名。款若有余,加送专门科学一二人随。”
6~7月首次派出,官费共51人,包括内习速成师范者29人和习专门学科者22人;自费生11人:其中考察学务者2人、习速成师范者2人、习专门学科者7人;随宦子弟自费生2人,总计64人。
一、官费51名
1、速成师范29名
廖杭、周恭寿、李启艺、林楩枬、李庆云、陈鸿翥、乔运亨、郭德裕、戴登庸(戡)、傅德洋、萧开锦、王宝珩、孙镗瀛、陈谔、王万杰、李永蓁、刘黎照、朱俊龙、王显荣、钟昌祚、高兆奎、吴恩庆、罗廷彦、高裕昆、刘宗杰、王孝煓、高正笏、任树铭、朱 劼
2、专门科学22名
周英、符诗镕、万勖忠(勉之)、尹于忠(笃生)、张振纲、赵世型、王佩芬、刘文龙、况天爵、吴会贤、黄延祚、马宗豫、漆运钧、张锦林、朱沛霖、李培先、穆邦荣、保衡、周步瑛、李桢、王文选(伯群)、陈其彝
二、自费13名
1、考察学务2名
刘显治、蔡岳
2、速成师范2名
刘钟俊、陈锴
3、专门科学7名
杨梧林、陈祖姚、杨梓林、杨桂林、陈锟、张靖(寒杉)、许宗溥
4、随宦子弟自费2名
金焕常、陈伯棫
同年10月~11月林绍年又第二次派遣留学生赴日,其中官费生共50人,包括习完全师范者8人、习专门学科者5人和习速成师范者37人;随宦子弟及绅商自费生23人,总计73人。
一、官费50名
1、完全师范8名
黄宝森、吴绪华、杨灿、陈玉润、梁天桂、邓光济、龚荫槐(植三)、胡肇安
2、专门科学5名
傅良弼、解江、杜源贵、薛尚铭、陈学钊
3、速成师范37名
傅师闳、萧万举、文大炎、易尚濂、张陞涛、刘光烈、赵本晋、杨光明、胡祖同、邓復、罗崑琦、陈毓善、周正仪、赵金声、徐志源、唐化溥、童汇源、张鸿藻、刘湘、杨成铸、黄行恒、陈钟濬、牟琳、朱光沛、高煌、王懋德、黄先祯、萧士杰(湘臣)、方承恩、李懋森、黄德馨、黄承恩、王锡恩、熊继飞、徐炳仁、谢绍苍、张行健
二、自费23名
刘崇濮、吴祖信、刘慎铨、刘庆銮、安其光、袁汝谦、李锦忠、李鉴忠、李炜忠、周启滨、黄锦江、阮德炳、陶文林、武荣熙、赵显彬、李映雪、卢德瑀、周承荣、刘应镛、蔡之韶、陈珺、袁汝楫、胡登铨
12月9日,林绍年选派知府吴嘉瑞、陈鸿年及通判閔世荣、李绶,知县刘华琼、罗万华、从九、周篆训,教职吴鼎、宋葆昌、季熙照、李立成,教员黄禄贞(干夫)共12员官费赴日考察教育和行政管理。知州谢祖禹、李大森自费一同前往。这一年贵州共有137名学生、14名官员留学日本或赴日考察。
同年,郎岱安健,贵阳张协陆(寿龄)亦留学日本。
据漆运钧自述,平刚、赵传笙、张仲铭、李养田、杨楙林亦与漆运钧同行赴日。漆运钧又述:官费赴日学生每人“赴日旅费八十五两,每年学费三百两,交驻日钦差大臣杨枢文发给。若不足,可增至三百六十两。”“学费自公历八月一日起领取,分四季,每季七十五两,折合日币一〇三元五角。”清政府学部在东京创办的《学报》规定,各省付给留学生的学费一律无差别,大学本科每月4I元;官立学校学生每月37元;私立学校学生每月33元;士官毕业学生每月50元。
光绪三十二年(1906),林绍年调离贵州后,贵州留学日本的热情不减。兴义继续用地方公费选派留学日本,有李培藩、吴爵一、刘儆民、刘启民、刘冶民、刘志道(若遗)、窦觉苍、刘燧昌、刘慤昌、刘言昌、赵显国、赵元奎、赵元珮。
光绪三十三年(1907)胡德刚入早稻田大学。贵州巡抚庞鸿书派候补道查秉均(安徽泾县人)赴日本考察学务,撰写《丁未东游日记》,归国后出任贵州农林学堂第一任监督。
据日本《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贵州留学生名单辑录”:“明治三十八年,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卒业生:蹇先榘;第一学期修业生:卢夔麒、唐桂馨、熊范舆、姚华、陈国祥、于德坤、李维钰;卒业特别试验合格者:夏同龢;法政速成科第一学期特别及再试验合格者:戴宝辉。明治四十年,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法政速成科第三班卒业生袁永康;第四班卒业生刘显治、唐汝声、李淋、漆运钧、杨桂林、张鸿藻;法政速成科特别试验:王济辉;法政速成科补习课卒业生:陈国祥、戴宝辉、杨兆麟、姚华、李维钰、袁永康。明治四十一年(1908)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卒业生:法律部:陈树基、陈正猷、谢明良、谢鉴、蔡之韶;政治部:张寿龄、陈廷策、赵世繶、余若瑔;法政速成科第五班补习科追认卒业生,明治四十一年五月卒业政治科:钟振声。”所谓卒业,即毕业。特别试验相当于“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朝廷验看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其中贵州学员考列最优等之编修杨兆麟著记名遇缺题奏;考列优等之庶吉士陈国祥著授职编修,并赏给侍讲衔;邢端著授职检讨,并赏给侍讲衔。考列中等之原工部主事姚华、法部主事李维钰著准其留部。
据《乐嘉藻日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优级选科学生铜仁吴才俊“即自备资斧出日本留学,年须三四百金,今年因铜仁水荒,田产被损,不能再备学费,故只得废学回国。”
光绪三十四年(1908)遵义周焱儒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安顺谷正伦入日本振武学校。四川秀山杨荩诚以松桃籍入贵州武备学堂,后以贵阳籍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周英日本法政毕业授举人。
宣统元年(1909),贵阳陈筑山、张彭年赴日留学。遵义宦泽民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兴义何应钦、李毓华,安顺罗黔山入日本振武学校;熊范舆胞弟熊继成,字述之,亦自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农业学校。
二年(1910),遵义朱季瑜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郎岱龙幼安,又名继平,跟随姐夫普定袁怡仁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农学系。
宣统二年(1910)贵州游学毕业生参加学部甄录考试中式的有张友栋、漆运钧、陈正㷕、朱学曾、李燿忠、余若瑔、周步瑛等,授予举人。
清末赴日本留学的贵州人还有贵阳孙孝宽、刘石荪,清镇谭勤益,遵义杜泗,麻江周昌寿,贵定朱友夔,黎平周仲良,安顺刘荣勋,兴义郭光泽。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徐天叙,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杨嗣荣,仙台高等工业学校倪树森,东洋大学柳人寓,长崎高等商业学校王正堃,日本蚕桑速成学校贵阳姚鋈、陈自新。此外,还有孙敬之、杜镛、傅德阳、黄怀清、文元桢。
贵州留学日本的有父子、叔侄、兄弟,如遵义蹇念益与其侄蹇先榘、蹇先骢,福泉朱一清与其子朱文伯,麻江夏同龢与两子夏肃初、夏伯寅及侄子,贵阳张协陆、张彭年兄弟,遵义黎渊、黎迈兄弟,贵阳于子极、于子勤兄弟,麻江周恭寿、周昌寿兄弟,毕节余若瑔(达父)及侄子余健光,毕节杨樨林与弟杨栋林、堂弟杨梓林、堂妹杨和林以及侄子杨孝慈、杨寿慈、杨敬慈、杨希慈。杨和林成为毕节,也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女留学生、女大学生。
清廷派遣学生留学日本,是期望这些学生学成后,能够成为维系其统治的支柱。贵州的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一部分成为推翻清王朝的骨干力量,大多成为贵州发展近代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坚,对贵州的近代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以上名单限于清末。苦于资料缺乏,肯定有遗漏,望识者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