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电影院分区售票模式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议。电影院“分区售票”,是根据影厅内座位和观影效果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价格。对此,先来听听观众们怎么说↓
多种因素影响影院分区售票价格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电影院分区售票的现象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9年底,国内一些一、二线城市的影院就已经开始实行分区售票。目前电影院以什么依据来制定分区售票的价格?
目前,“分区售票”的票价主要是由影院根据影片本身的票房号召力、是否为“黄金场次”、是否在特效厅放映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设置。以河南郑州某影院的某一场电影为例,特选区票价56.9元,贵宾区为61.9元,差价为5元。还有影院在划分座位时十分精细,北京某影院将座位细分成了“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会员专享区”四个区域,某一场电影位置在第一排“特惠区”票价为74.9元,而最佳观影位置的优选区和会员专享区票价为89.9元,差价为15元。在北京的另外一家影院,还根据当地文化扶持政策设置了“文惠区”,价格仅为18.6元。和其它区域35.5元的票价,相差了16.9元。此外,由于电影市场存在所谓的淡季与旺季之分,一些影城也会根据淡旺季进行调整。
某电影院线郑州中南区域总经理 马琳:在淡季没有实行分区票价,原因是淡季上座率没有那么高。我们会在春节档进行一些票价的区分,给予先买票的观众有一些优先的选择权。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11722家影院中已有2068家推行“分区售票”,占比为17.64%。而在部分一线城市比如上海,327家影院中有超过80家实行这一规定,占比更是高达24.46%。
市场行为应注意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目前“分区售票”虽然不是市场的主流,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分区售票是否合理合规?
法律专家表示,影院“分区售票”的本质是商业经营技巧问题,是盘活闲置票房资源、拉动电影消费的手段。影院分区定价并不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影院有自主定价权,分区售票属于市场行为。
律师 梁宇宙:分区售票属于影院的自主经营权范畴,不具有违法性,不同的观影区其观赏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反映了不同的观影区本身就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只要商家可以保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没有恶意限制消费者的自由选购,分区售票属于合法的商业经营行为。
电影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在分区售票出现之前,电影院已经有通过基于硬件设施的空间细分,如设置VIP影厅、imax影厅、中国巨幕影厅等不同类型的影厅,以及在影厅中设立按摩椅等设施的方式,对不同影厅进行不同定价的举措。因此,在同一影厅内再进行分区售票的时候,影院应该更加注意其对社会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 研究员 孙承健:如果细分是在同一空间中展开,那么影院经营者势必会对高票价区予以更多关注,由此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设置了观影的门槛。对于当下正在复苏和恢复的电影产业而言并不有利。
分区售票应规范透明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观众担心,一些影院会不会利用“分区售票”造成变相涨价?或者会不会出现在低价区的电影票尚未售卖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事先锁定低价票,迫使消费者只能选择高价票,从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专家建议,影院在定价上要更加透明,让观众充分了解规则。日常观影管理要更加规范,确保不同区域的观众“对号入座”。同时,影院应在多方面优化服务措施、提升观影体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 研究员 孙承健:影院的观影质感是家庭影院不可比拟的。影院自身的服务设施,视听效果等等要不断地去强化。
此外,专家还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标准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应充分听取消费者和影院经营者意见,深入影院开展调研,根据影厅的大小、设备的不同,对观影的“黄金区域”划分制定标准。同时,对“分区售票”的定价进行监管,特别是要严肃惩处通过后台锁票倒逼观众购买高价票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律师 殷益峰:影院锁定低价的票,让消费者被迫选择高价票,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还有公平交易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首先有权依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影院改正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