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野菜、野生蘑菇等也蓬勃生长,很多人在郊游踏春的同时,会顺便采摘一些野菜尝尝鲜。但每年春季因误食野菜、野果而引发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科学采摘、正确食用野菜?在此,福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广大群众作如下消费提示。

一、不要盲目迷信野菜的“纯天然”“养生”“药用”“治疗”功效。
很多人认为野菜未经人工施肥、打药,不会残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因此安全又营养。虽然大部分野菜是在野外自然生长,但其安全性并不比人工栽培蔬菜高,因为野菜本身可能含有毒素以抵御病虫的侵害,还可能富集环境中的毒素。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或本身就是中药材,食用后会有类似药物的作用,但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或单一类型大量食用。比如车前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抽搐,蒲公英、鱼腥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马齿菜食用过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状。
因此,大家不必过度推崇野菜的“营养”和“安全”,栽培蔬菜的种植条件受人掌控,不管是营养还是安全,都可靠得多。
二、如何科学采摘、正确食用野菜?
采购野菜要确保来源可靠。应在正规地方选购来源安全可靠的野菜,不要路边摊贩或流动摊位购买。购买时保留购物凭证,选择传统的、本地种植的、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慎重购买新出现或很少见的野菜。最好现买现吃,不要长时间存放,以免因储存不当造成野菜变质。
采摘野菜需小心谨慎。不在工业废水流经的地域、公路边、公园等地方采集,不采集不认识不熟悉不确定的野菜,误食有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如长相相似令人难以分辨有毒的海芋和可食用的芋头,有毒的曼陀罗和可食用的秋葵等。
烹饪野菜要采取正确的方式。烹饪之前将野菜摘净清洗,过热水焯烫,既可去除一定的天然毒素,还可去掉部分草酸。烹饪野菜须烧熟煮透。
食用野菜宜少不宜多。多数野菜富含草酸,多食易导致身体不适,且食用野菜重在尝鲜,难以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求,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
特殊人群应不吃或少吃野菜。正常人可以适量食用野菜,身体对野菜有过敏史,婴幼儿、孕妇、乳母以及消化系统存在疾病的人群应该不吃或少吃野菜。

三、慎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毒蘑菇有400多种,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有毒蘑菇。此外,无毒的蘑菇会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

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最佳方法就是不随意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一时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购买蘑菇,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四、误食野菜引起中毒怎么办?
食用野菜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过敏、胸闷、呕吐、腹胀腹泻,或是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并保留导致中毒的可疑食物),哺乳期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应暂停哺乳,以保护婴儿健康。
紧急情况或就近就医有困难时,可立即采取以下方法:如意识清醒,可让病人饮浓茶或温水,然后用筷子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如此喝水、吐出,反复多次;呕吐、腹泻严重者,要多饮水并补充电解质;在自行救治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送病人到医院抢救,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福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