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赤壁烧船那会儿,周瑜“谈笑”是与人轻松说笑么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40743200
积分商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有这样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的翻译为,(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那么,这里的“谈笑”真的就是“说笑闲谈”或者“谈笑风生”吗?理解成“从容潇洒地说笑闲谈”是不是能完整地概括这里的“谈笑”的含义呢?

苏轼的诗词文赋,倒不是特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或者“点铁成金”,但这《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里的“谈笑”却真真正正地大有来历。

图源: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

“谈”与“笑”连起来成为“谈笑”,最早的文献应该是《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文句的意思是,这里有个人,如果是越国人要张弓射他,事后他可以谈笑风生地讲述这事;为啥?没有别的,只是因为越国人和他关系疏远。如若他哥哥要张弓射他,事后他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这事;为啥?没有别的,他为此悲伤啊。稍加分析可知,“谈笑而道”,“道”才是“叙说、讲述”的意思。这“谈笑”是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动词“道”的,是指轻松的神态。

后来,出现了“谈笑自若”这一成语。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曰:“(甘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南北朝宋代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云:“建安元年,(孔融)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才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这两个例子里,成语写甘宁、孔融在战事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镇定沉着,从容不迫,强调的是神态自然,神色不改,不惊不惧。

而因《三都赋》名声大噪,令“洛阳纸贵”的西晋才子左思,开创了用“谈笑”来夸赞人物的文学范例。左思《咏史八首·其三》诗曰: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意思是,我仰慕段干木,他使秦国偃旗息鼓,保卫了魏国国君。我敬仰鲁仲连,他谈笑间便使秦军退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世上不受富贵笼络,遇到危难却能为人排难解忧。立了大功却不受赏赐,气节高尚,与众不同。官印都不肯接受,难道还肯接受象征荣耀的圭璋?那官印成串光耀门庭,但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浮云而已。

这个被左思“夸夸”的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的义士、高士,其事迹见载于《战国策·齐策》;《汉书·艺文志》著录其作品《鲁仲连子》十四篇,列于儒家。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里,对鲁仲连“谈笑却秦军”故事以一千七百余字篇幅大书特书,记载甚详,生动传神。而当时的情景也是万分危急的: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军队救赵,却又不敢进兵,还派新垣衍游说赵国“帝秦”(大约是以政治屈辱换和平的意思)。平原君心急如焚,却也束手无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主动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雄辩地指陈“帝秦”是自取灭亡的邪路,终于使新垣衍折服。“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左思之后,对鲁仲连最为仰慕不已的是诗仙李白。李白诗文推崇鲁仲连大约有二十处之多,其中直接学习左思以“谈笑”二字来写鲁仲连的便有三次。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有云:“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其《留别王司马嵩》有曰:“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三》诗曰:“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李白诗里的“鲁连”即鲁仲连,其立下盖世奇功却不受封赏,功成身退,最为李白崇拜。而从这些诗句可以总结出来,李白是把“谈笑”作为典故来运用的。

这样美好的典故,当然要运用到另一个人生偶像身上,李白写谢安,也是直接用了“谈笑”。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诗云:“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安史之乱后,李白入永王李璘幕府,这组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歌颂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声威与“功绩”,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具体到这首诗,李白以人生偶像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则自己必将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建盖世之奇功伟业。

南京江宁东山上的谢公亭。图源:龙虎网

李白另一首明确歌颂谢安“谈笑遏横流”的诗歌是《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这是李白仰慕谢安,瞻仰谢安遗迹“谢安墩”的感怀之作。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有曰:“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诗里的“西秦百万众”云云,显然是指前秦苻坚于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兴兵伐晋,豪言“投鞭断流”,意图一举消灭东晋。而这样的沧海横流、国家危亡之际,谢安“谈笑遏横流”,坐镇指挥,获得淝水之战大捷。

谢安于淝水大战之际是如何“谈笑自若”的,《世说新语·雅量》载曰: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文段说,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率部获得大捷。”其神色、举动和平时完全没有两样。《世说新语》之记载如此惟妙惟肖,真是神来之笔。

而对上述“谈笑”典故进行一个小结的话,则这“谈笑”并不是“说说笑笑”或者“谈笑风生”的意思,强调的是危难关头、高压之下的一种超乎常人的镇定、从容,应对自如,破敌有方,绝无大惊失色,绝无惊慌失措,而且,迎来的最终结局都是大获全胜,完美收官。

当然,“谈笑”也有其他更为普适的用法和意义。比如大家熟知的王维《终南别业》之“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刘禹锡《陋室铭》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等,大都是说说笑笑、友好交往的含义。但显然这些例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句的情境是截然不同的。

周瑜石雕像。图源: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而苏轼游“三国周郎赤壁”,抚今追昔,低徊不已,能无黯然哉?词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语,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谋划有方,大将风范,力克强敌,拯救国家。当然,至少在我们看来,周瑜克曹之功绩,真是堪与谢安指挥淝水大捷比肩而立的。但周瑜或者并没有留下什么著名的如鲁仲连长篇大论的犀利言辞,也没有像谢安那样著名的“雅量”段子。

因此,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写周瑜的这个“谈笑”,也不可能是指“从容潇洒地说笑闲谈”,而是一个文化内涵颇为丰富的典故。从特定意义上讲,这样的“谈笑”,是对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的致敬,是对于建功立业的真诚渴望,是对于人生意义的积极探寻和不懈追求。

编辑

曾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