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光伏项目建设现场焊花飞溅,产业园区车间里机器轰鸣,储能电站显示屏上数据流不停跳动……夏日的紫云,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热潮。
1至6月,紫云自治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速35.6%,在安顺市排名第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如何在工业上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多元业态为支撑,持续激活工业经济“一池春水”,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能源挑起发展“大梁”
走进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农业光伏发电项目观景台,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沿着起伏的山脊蜿蜒铺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荒山变‘金山’,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新路子。”看着一片片“蓝海”,紫云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振龙满是感慨。
光伏发电
据了解,2020年8月,紫云火花光伏发电站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总装机200兆瓦,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2.4亿千瓦时,2022年12月,一期项目全面并网。同年,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达4400亩,累计完成投资71869万元,装机容量156.7462兆瓦。一二期项目的完工,为紫云新型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猫营镇的马鬃岭风力发电场,20台“大风车”耸入云霄,叶片在蓝天白云下匀速转动,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马鬃岭风电项目在2023年成功并网,年供电量达2.1亿千瓦时。风电项目建成后,为破解风光能源“看天吃饭”的难题,紫云又在猫营镇建成储能电站,通过“低谷储电、高峰放电”模式,让0.2元/度的绿电经存储后以0.7元/度并入电网,既保障了电网稳定,又让清洁能源实现增值。
紫云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不止于此:
猴场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火热,预计今年9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
总投资3.6亿元的中水庙湾风电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
成功建成百万千瓦级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
向打造10亿级总产值的能源大县目标更进一步;
……
“追光”“乘风”“储能”“逐绿”,自2020年起,紫云自治县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截至2024年,紫云现代能源项目总投资约103亿元,总装机达189万千瓦,已初步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格局。
多元产业筑牢工业根基
绿色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传统工业同样势头强劲。
走进贵州黔冠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钢筋经压弯、焊接等工序,不到一小时就蜕变为标准化电杆。“我们有20项电杆实用型发明专利,产品覆盖西南五省区,今年产值力争突破6000万元。”公司销售经理胡尚涛说。
电线杆生产车间
在贵州广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袋袋产品经输送带传送、码垛,准备发往各地。“今年新增发酵罐和生产线,全年总产值目标4000万元。”厂长宁云涛信心满满。
老牌企业持续发力,新引进企业落地生根,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聚焦新型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短链轻工“三大产业”,不断挖潜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加速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项目“主引擎”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优质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全力冲刺“夏”半场;政府部门则靠前服务、精准施策,政企同心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石材加工
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全面实施“政策惠企”“金融服务”“优化政务环境”三大行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推动紫云营商环境水平全面提升。
为缓解市场主体金融难题,紫云依法依规助力企业解决首贷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对经营周转暂时困难但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予以帮扶。同时,面向县域8家金融机构,更新编制《紫云自治县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手册》,收录32条融资政策。今年以来已累计为258家企业办理融资贷款,涉及金额达2.48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程有人帮办,水电讯等配套及时到位。”这是落户企业的共同感受。紫云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通过20余次入企走访,化解企业诉求20余个;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简化涉企手续,让企业轻装上阵。
2025年4月,紫云面向社会各界公开聘请29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进一步筑牢政企沟通桥梁,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下一步,紫云将持续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主抓手,强化政策支持,完善金融服务,破解企业发展堵点,在麻山腹地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