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畅通渠道推进“科技入黔”

贵州改革
1704959700
积分商场

贵州畅通渠道推进“科技入黔”

2023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入黔”的决策部署,省科技厅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抓有基础有优势的科技攻关,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和拓宽“科技入黔”需求清单、供给渠道,强化供需对接,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贵州加速集聚、融合、转化,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142名院士到贵州参加学术交流、科研指导等活动,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高层次人才12名,103家省外高校院所参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合作。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省吸纳技术合同520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8.74亿元。

一、建立“科技入黔”需求清单。一是征集科技需求主体清单。开展第六轮“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活动,面向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数西算”重点企业等开展技术需求征集走访,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走访调研科技型企业4400余家。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紧盯锰污染治理、国家级创新平台“提质赋能”等5个方面,深入企业和科研院所调研48次。二是摸清科技需求底数清单。通过常态化线上征集、召开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重点企业以及主题教育领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更新企业技术需求档案,建立技术需求台账。梳理凝练出220余家企业提出的近400条技术需求,按照32个产业分类梳理建立技术需求目录。三是瞄准科技需求目标清单。在全面摸排基础上分析提炼技术合作需求,梳理适配所需技术的全国高校院所及目标科研团队等有效需求130余项,形成动态技术合作需求清单,确保“科技入黔”有底数、有抓手、有支撑。其中,聚焦我省“富矿精开”,编制10组21个优势矿种的“富矿精开”科技支撑方案、产业链技术创新图谱,围绕产业链梳理形成“富矿精开”优势矿种全国重点专家名单、国内重大科技成果和重点创新主体清单、我省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和拟布局建设的创新平台等清单,有针对性的引进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已创建矿产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团队7个。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域逐个梳理国内顶尖团队,形成特色产业全国院士专家名录,成功对接16名院士、5名首席科学家等45名专家。

二、拓宽“科技入黔”供给渠道。一是拓宽科技人才引进渠道。联合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有组织、成建制推动院士入黔,2023年到贵州参加交流指导和产学研合作院士人数创历年新高。其中,中国工程院紧扣我省农业、能源、化工、环境领域开展4场专场服务活动,共24名院士参加。与省委统战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动引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及其团队。调整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项目,加大对引进科技人才普惠支持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120余人。黔南州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4名专家为黔南师范学院相关学院副院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二是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找准国家支持方向与我省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加强项目谋划,主动向上对接汇报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国家项目。科技部持续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等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我省设立联合基金,中国工程院安排院士专家贵州行专项资金。自2022年实施“科技入黔”以来,累计获得中央财政科技资金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8.13亿元。三是拓宽科技计划合作渠道。支持省内外科研人员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贵州)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组织方式,引入契合度高的省外优强团队参与项目实施,省内外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贵州大学组织国内外30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共同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项目。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中,我省引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16家省外高校院所相关专家团队参与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四是拓宽科技平台建设渠道。依托我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贵州科学城等平台优势,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引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和管理等创新资源,在黔共建各具特色、机制灵活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7个。其中,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的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引进落地科技成果5项,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6家,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入驻;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共建的贵州射电天文台,合作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贵阳市与湖南省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合作共建贵阳现代种业创新园,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贵阳设立分中心;安顺市通过“广州团队+安顺团队”等模式建设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六盘水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六盘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黔东南州引入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黔东南分中心。五是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定期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优化升级对接模式,推动省外供给方与省内需求方精准对接。设立省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重大项目,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特种轮胎、微特电机等领域,引进省外高校院所一批适用性好、成熟度高、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湘潭大学、江南大学等引进的成果已列入2023年度重大科技成果立项转化实施。开展贵州企业省外高校院所行活动、省外高校专场产学研对接会8次,探索配套科技金融支持和服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近50项。贵州科技节期间开展成果交流对接会,8家技术供给方与33家技术需求方现场签约35个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

三、强化“科技入黔”供需对接。一是强化向上对接。在科技部与我省已有的部省会商机制下建立“科技入黔”推进机制,印发《“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8方面措施,支持贵州有效集成全国创新资源。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院士入黔”联合资助机制,联动推进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入黔。二是强化向外对接。有组织地推进省校(所)合作工作,主动上门与省外高校院所沟通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工作会商。省科技厅到30余家省外高校院所开展“一对一”对接,我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省外高校院所签署20项合作协议。三是强化向内对接。制定“科技入黔”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省市(州)工作协作小组,强化政策、资源衔接配合,同步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创新资源引进等工作。组织开展省市(州)“科技入黔”工作调度2次,会同市(州)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6次。

(省委改革办根据省科技厅材料整理)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