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的消息显示,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中,山洪占70%以上。近年来,贵州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不断解锁洪水预报新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今天,就来认识一朵从贵州升腾而上的“东方祥云”,看看它如何利用大数据让预警“跑”在洪灾前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位于东经106°51' 北纬27°7' 的开阳县金中镇,洋水河穿镇而过,两岸炊烟袅袅,厂房、民居沿河铺开错落有致。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这条母亲河留下的记忆始终挥之不去。
开阳县金中镇寨子村村民黄如芬(左)秦国荣(右)
“门前就是河,后头就是崖。”开阳县金中镇寨子村的黄如芬老人在洋水河边生活了77年,她对这条河最深刻的印象停留在1995年6月的夜晚。那天,村子遭遇洪灾。“10多户人摸黑沿着田坎坎一路跑,雨声水声雷声轰隆隆地响,我们借着闪电的光看到河水把房子全都淹没了,太吓人了,半个月我都吃不下饭。”
老人的儿子秦国荣告诉记者,洪灾以后,村民们从山脚搬到了对面的坡上生活。这些年,当地进行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加强了两岸的生态治理,灾害的预报预警及时有效。安全感方面,大家都觉得踏实多了。
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胜
村民们感受到的这份踏实,其实和一朵“云”有关。通过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贵州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记者看到了一个三维模拟的金中镇。
贵州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
“系统依靠全球卫星遥感、地形地貌以及气象等大数据信息,能够实时地监测到镇里的水情、雨情和旱情。如果有异常情况,会及时地把预报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的防汛抗旱负责人,由他们传递给村民。”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胜介绍,类似洋水河这样的小流域,全中国大概有52万条。该公司为国家应急管理部开发的防汛抗旱一张图,可以覆盖全国2/3的县级区域。目前,31个省级、301个市级、1803个县级的应急管理部门都在使用,2分20秒就能实现全国670余万计算断面72小时洪水预报。
李胜表示,在水利领域,东方祥云的技术还应用到了广西、云南、四川、广东等七个省的指挥决策系统中,公司还专门派了驻点工程师为各地提供现场服务。
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驻广西项目经理 林湫
“6月20日凌晨,我们的系统提前两小时对桂林市临桂区、资源县受暴雨影响的山洪沟小流域重点区域发出了预警信息,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提供了辅助参考。”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驻广西项目经理林湫说,今年6月,广西遭受持续性暴雨天气袭击,山洪多点暴发,广西水利厅通过公司开发的广西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向各级责任人发送了28万条预警信息,实现了历史性极端暴雨下的山洪灾害零死亡。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黄华爱
说起广西和“东方祥云”的结缘,始于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黄华爱向记者介绍,当时在贵阳数博会现场听了介绍,他认为“东方祥云”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洪水预报预警的模式,拓宽了预报预警的范围,延长了预见期。当年就和企业达成了合作,从试点应用开始,到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广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全区域、全时段、全对象的覆盖。
“特别是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72、48、24小时的风险预警和12、6、3、1小时的预报预警,为人员转移、防御组织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为广西实现历史性连续三年山洪灾害人员零死亡提供了科技支撑。”几年合作下来,黄华爱对“东方祥云”的技术应用十分认可,在他看来这朵“云”前景广阔,能在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胜
“水一方面造福万物,利于万物,另一方面蕴含着力量,有的时候这个力量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我们研发‘东方祥云’及其系列产品的目的就是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深耕水利信息化行业20多年的李胜说: “希望速度再提高一分钟,预报的精度再提高百分之一,预报的广度再延伸至一个县,都有可能会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开阳县金中镇寨子村村民 秦国荣
秦国荣说,他是喝着洋水河的水长大的,他还记得河里有很多螃蟹和虾,关于洋水河也着很多欢乐的回忆。“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我不愿意离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希望我们的洋水河越来越好,父老乡亲一起来维护我们的母亲河,大家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特别鸣谢: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