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贵州的发展有目共睹,每一个贵州人都感同身受。而那些在异乡工作的贵州人,以及曾经在贵州工作过、为贵州建设作出贡献的人,同样欣喜地注视着这片热土、关注着多彩贵州的巨大变化。在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指导下,动静推出专题报道《我眼中的贵州》,一起看看他们眼里,贵州的哪些变化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也听一听他们关于贵州发展的诤言良策。今天,我们专访的是北京冬奥非遗大使蒋红麟。
“你看,这就是我为北京冬奥会创作的剪纸,有冰墩墩、蝴蝶妈妈、应龙.......”
来到蒋红麟的工作室,四周都挂满了精美的剪纸。其中冰墩墩雪花格外吸睛,这是北京冬奥非遗大使蒋红麟在大会期间创作的。她希望能够让非遗艺术和冰雪奥运激情碰撞,为北京冬奥加油。
“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作品?”记者问道。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黔东南人,得益于这片土地的滋养,我也想用艺术、用非遗与冬奥结合,创作出大家喜爱的作品,让大家关注到贵州,关注到贵州的非遗。”蒋红麟告诉记者。
来到北京22年的她,一直从事着苗族剪纸艺术传播工作。她告诉记者,最近她还把工作室搬到了西江苗寨,希望把新的观念新的创作带回家乡。“聆听二十大的报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提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也希望用剪纸艺术传播家乡的文化。”蒋红麟说。
面对家乡的变化,她也分享了感受,“过去十年,贵州可以说是,开放的,自信的。但文化自信也来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未来十年,我相信一定会更美好,未来可期!”
本专题由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