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昨天一样,我们到达普定县马官金荷猕猴桃基地的时候,寻找的主人公并不在家里,猕猴桃基地工作人员是一个失去右手的残疾人,他十分热情带领我们上山去:“老板刘家松去巡山了。”
这里的猕猴桃已经摘去了大半,在最靠后的一片山头,我们找到了刘家松,在挂满猕猴桃果的林子里,他笑着说:“稍等一下我还没洗脸,洗漱一下再过来。”早上7点睁眼就上山看果,是猕猴桃挂果这两年来刘家松的日常。
我多次听普定县融媒体中心外宣部副主任袁春灵提起刘家松这个传奇人物,矫正视力0.3,白手起家做服装生意,在身价一千万时被引资回普定,猕猴桃基地运行时雇佣当地残疾人就业……在刘家松的人物字典里,记录着凤凰涅槃、衣锦还乡和情怀等词,但提起回来做农业,他还是会深叹一口气:“后悔!”
农业难!猕猴桃5年挂果,一千万的存款也抵不住他一年又一年的无底投资;农业技术为零,从零学起又谈何容易?刘家松与他的爱人徐开琴在种下猕猴桃的当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刘家松在外继续做生意赚钱投入以及徐开琴学习种植猕猴桃的分工。去芽、疏果、剪枝、授粉,7年的时间把这两人磨成了猕猴桃的半专家。所幸当下基地走上正轨,两人也才开始有了时间考虑“怎样才能让产业持久”。
谈及农业现代化,徐开琴第一想到的是学习,7年里她的老师近到疏果师傅远到农技专家,无不给她传输学无止境的概念。靠天吃饭、靠地养活的传统农业限制着作物的产量、规模,而当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中来,便会大大减小“天时”的制约,将“人和”的优势运用到极致。
刘家松则提出了“农业全民化”的概念。他提到,最开始种植猕猴桃的时候,网络是他的法宝,怎么种?需要什么?果树生病了怎么办?他不断从网络上汲取养分。猕猴桃成熟后他在网上寻找买家、电商销售、网络宣传,网络输出又成了他的利器。现代化于他而言,是可用于农业、可发展农业、可宣传农业、可支持农业。
在他的规划中,猕猴桃领养模式占据重要地位,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他希望能借此东风,让更多人了解农业、触碰农业、共同发展农业,将农业全民化。
实习记者吴乙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