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言之不先矣”,安龙阿伦寨碑“述”历史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2052970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云贵的统治,朱元璋实施了“调北填南”的军事和政治策略。洪武十五年(1382),先后在贵州和云南成立都司(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同年在南盘江北岸筑“陵元堡”,明朝军队修建的这个屯堡,即安龙城最早的雏形。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朝廷在陵元堡又设置军政合一的管理机构,称安隆守御千户所,简称“安隆所”。管理范围大致分为三个圈,第一圈是靠近陵元堡二、三十里的地方,因土地肥沃,为军事屯田区,这个圈后来称为安仁里。第二圈为“阿能甲”,因辖十八个寨,故称“阿能十八寨”,范围紧贴第一圈外围,后来称怀德里(东乡、南乡)和永化里(西乡、北乡)。第三圈为“花障甲”,同样下辖十八寨,当然,作为第二圈外围,位置更偏远,地势更险峻。很明显,第一圈主要是“调北填南”迁徙而来屯兵屯田的汉人,第二圈和第三圈则是本地布依族土著为主。

按明代的卫所制度,安隆所成立之时,属云南都司下辖的普安卫。正统三年(1438),安隆所随普安卫一道,从云南划归贵州都司。弘治十一年(1498),普安卫(治所盘县)土判官隆畅妻子米鲁反明,史称“米鲁之乱”。弘治十八年(1505),在提督贵州军务王轼协调下,广西安隆长官司土官岑轼发兵,平叛成功,贵州籍此割让“阿能十八寨”,作为其“私人领地”,以赏其功。万历四十三年(1615),阿能寨首领“三郎(郎姓三兄弟)”不满广西安隆长官司土官岑峰的统治,“据险以叛”杀之,岑峰之子岑光裕自身力量不足,乞请明兵兴师讨伐。平叛后,朝廷将“阿能十八寨”重新归还安隆所。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为什么把第二圈“阿能十八寨”划给广西土司。第一圈显然不可能,是军政中心。猜测第三圈的南部沿江地区,实际已经被广西土司渗透,而北部地区又相隔太远,因此讨价还价的结果,第二圈较为适中。另外,第二圈和第三圈因为是土著,朝廷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也有甩锅给广西土司的意思。

“阿能十八寨”的核心村寨阿能寨,今天已经改名阿伦寨,隶属平乐乡乐秧村,位于安龙县城东11公里,正好位于第一圈与第二圈的交界处。历史上的纷争不断,造成阿伦寨至今保存两通乡规民约碑。一通为“阿伦寨公议碑”,砂石质,方首,高1.18米,宽0.8米,厚0.14米。碑额题“公议碑”三字,立碑原因是村寨“日则赌博,夜则偷盗”,“良民遭殃”,“有种无收”,故“只得几寨人等齐心协力,禁止盗窃,以安乡村”,碑文残损严重,可辨识部分还有“冗有亭牛马过者,问讯明白方可放行”,以及“一禁放牧之人不踩禾苗;一禁窝藏贼盗者,查出即报;一禁山林不能乱伐;一禁有口角纷故,要经头人,不可妄控”等,落款:“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十五日,几寨(落溪、落坝、落央、阿能)人等仝立”。

阿伦寨公议碑

另一通碑为“阿伦寨谨白碑”,砂石质,方首,残高0.7米,宽0.45米,厚0.08米。该碑残损风化严重,因落款有“特此谨白”,故称谨白碑。所谓谨白,就是敬告之意。碑文大致能辨识“不许窝藏赌徒”,“借故敲瞌”,“禁乱砍滥伐”,“不准在井内洗菜、布、衣,污秽水井”等。该碑为阿伦寨岑、韦两姓村民立于咸丰九年(1859)。最有意思的,两通碑文中,居然有一句话相同,即“言之不先矣”,意思是这些规矩别怪事先没告诉大家,这在黔西南地区乡规民约碑中,少有出现的“加重语气”。

阿伦寨谨白碑拓片

按《兴义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从广西划回安龙的“阿能十八寨”,数年后因社会动荡,“复为广西安隆土官岑氏所据”。直到“国朝(清)顺治九年(1652),明永明王(朱由榔)居安隆,改安隆所为安龙府”,“阿能十八寨”才又划归安龙管理。正因历史上的这种数度反复,造成即便在张锳主政兴义府时期,阿能寨也盗贼公行,无所顾忌,这就能理解石碑上的“加重语气”了。新中国成立后,阿能寨曾一度改名金山寨,但因“阿能”这个词根深蒂固,历史也非常久远,故最终改为同音的“阿伦寨”。

金山寨石碑拓片

又据安龙史志办韦红宁老师的调查文章《阿能十八寨古今谈》,今天的阿伦寨主要由“岑姓和韦姓两大姓氏家族组成,全部是布依族”,并且“居住和交往的界限是非常的明显,村子上面部分的山凹里,全是姓韦的人家,而岑姓人家,则全部居住在下面稍开阔的地方。”显而易见,岑姓是广西土司的后裔,而韦姓,大概率就是土著布依族了,在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岑姓最终融入成为黔西南的布依族。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