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农村产业革命显成效 贵州田间地头“丰”景好

贵州新闻联播
1605049920
积分商场

秋冬农事忙,连日来贵州多地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实效,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的繁忙景象。

在玉屏县朱家场镇海拔500多米的山岭间,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200多名农户穿梭其间、采摘果实。

玉屏县朱家场镇农户 巨秀珍

玉屏县朱家场镇农户巨秀珍告诉记者:“三毛五一斤。我们每天从早上从7点钟打(油茶果)到晚上5点钟回家,打得快的能打七八百斤。

油茶在玉屏县有着近500年的栽培历史,也是玉屏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农技人员进行种植指导,并引进高接换冠技术改造老油茶林,提高产量。

玉屏县朱家场镇油茶基地负责人 蔡文宽

玉屏县朱家场镇油茶基地负责人蔡文宽说:“我们这片油茶基地,今年的收益是比较可观的,含油率也是比原来高,果实比较饱满,对老油茶林进行技术改造之后,使得年年增产增收。”

当地还引进大型生物质烘干设备,优化油茶籽烘干效率,经济效益比原来提高了约20%。

玉屏县朱家场镇农户 姚茂成

玉屏县朱家场镇农户姚茂成说:“经济效益越来越高,我今年也能得到4到5万元的收益。”

今年,玉屏县油茶挂果面积15.4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6万吨,产值约2亿元。目前,油茶产业已覆盖玉屏县农业人口7.8万人,其中带动3400多户贫困户增收。

这段时间,黔西县8000亩头花蓼也喜获丰收,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达3200万元。

黔西县头花蓼种植基地管理人员 张光荣

黔西县头花蓼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张光荣告诉记者:“目前天气好转,明天争取再加三十多人割,争取一二十天把它割完。”

头花蓼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六大苗药”和“七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当地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群众开展种植。合作社实行集中育苗、分散种植、统一收购。 土地流转后,农户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增加收入。

在织金县板桥镇,香椿不再是春季的“专属”美味。走进红光村香椿育苗基地,当地引进的巴山红叶香椿抽出了新芽,香椿成为了村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村民 卢娅

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村民卢娅说:“我们这里种植的椿芽一年四季都可以摘,相当于有一份工作。”

织金县板桥镇副镇长 余中付

“品种非常优良,我们这里是河谷气候,非常适合香椿种植。”织金县板桥镇副镇长余中付说。

新鲜椿芽秋季“错峰”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卖出了好价钱。部分椿芽采收后,还被加工制作成了面条、茶叶、香椿酱等农产品。

贵州椿亿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张龙

“顶芽卖30一斤,侧芽要卖50一斤,因为市场上都没有,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贵州椿亿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张龙告诉记者。

目前,板桥镇香椿产业已发展到1200亩,年产值达到50万元,带动413户1200多人增收。

编辑

王婧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