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用活民族文化 激活游客体验 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带

动静原创贵州新闻联播
1610750400
积分商场

围绕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贵州提出要积极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带。作为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近年来,贵州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民族文化保护,通过文化的“活态”展示,增强游客体验,让民族文化成为了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为民族文化旅游带建设打下基础。

这段时间在肇兴侗寨,悠扬的侗歌声每天在寨中回荡。侗族大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侗家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成了侗族地区发展旅游,吸引游客的独特的民族符号。除了侗族大歌外,肇兴侗寨还会在节庆期间举行“抬官人”、“丢卣卣”等民俗活动,每年吸引超过40万游客来到这里。

中旅风景旅游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罗斌

中旅风景旅游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罗斌说:“下一步景区打造的是融入感,以侗族文化为依托,把这些业态分解到具体游客的行程线路中,让游客不经意地融入其中。”

大力推进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是贵州完善山地旅游业态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独特风情的深挖与打造,延伸旅游业态,留住游客。

如今,在肇兴侗寨的游客中,过夜游客超过70%,这家侗族文化主题酒店成为很多人入住的首选,而这样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酒店,在肇兴侗寨不下50家。

黎平哆吔肇兴酒店负责人朱启英

黎平哆吔肇兴酒店负责人朱启英说:“进到大厅,看到风雨桥的这种格式。床上用品用蜡染来点缀,房子是木质结构,墙上挂的银饰、绘画,正是通过侗族文化来进行打造,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客人入住我们的酒店。”

“体验”留住了游客,各式民族产品手工艺店,则让旅游更“沉浸”。在侗族靛染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勇妹的手工艺作坊,多款融入现代风格的侗族刺绣产品和靛染产品,不仅每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带动3000多人增收,更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店体验制作过程,成为侗族文化的“传承人”。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罗红丹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罗红丹说:“我选择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民族文化特别浓郁,来这边就是学习靛染、刺绣,体验到民族文化,更好地去传承它。”

侗族靛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勇妹

侗族靛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勇妹说:“这几年旅游业发展给我们传承这个手艺一个很重要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加入进来了,使得侗族的传统手工艺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使侗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通过深挖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民族文化产品,延伸旅游业态,黔东南州在“十三五”时期累计接待旅游人数约4.8亿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0多亿元。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说:“下一步,黔东南州将围绕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化全域发展,着力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着力培育一批旅游精品干线,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丰富完善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唱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品牌。”

文旅融合,在保护中发展,既让民族文化的独特基因得以良好传承,也助力着民族地区不断获得发展的新动能。在晴隆县的易地扶贫搬迁点阿妹戚托小镇上,每当夜幕降临,居民们和游客都会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舞蹈。而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搬迁户文安梅牵头成立了阿妹戚托小镇艺术团,从2019年7月开始,艺术团已招募了100多名搬迁群众,每天晚上会有7、8个节目上演。

游客汤代弟

游客汤代弟说:“这种舞蹈很好,从他们脸上、舞蹈上都能看得出来,他们很热情很幸福。”

晴隆二十四道拐文旅集团文化传媒公司艺术团团长文安梅

晴隆二十四道拐文旅集团文化传媒公司艺术团团长文安梅说:“以前是为了跳舞而跳舞,有一天阿妹戚托舞会成为我们的一个产业,我从来都没想到过。我们会努力把每支舞蹈跳好,让外界来的游客们体验到其他地方没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2018年以来,阿妹戚托小镇已迎来游客近50万人次。而随着彝族《阿妹戚托》、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板凳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被充分挖掘,喀斯特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黔西南最为鲜明的旅游名片。过去五年,黔西南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都在30%以上。

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戴时昌

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戴时昌说:“在文旅融合上,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旅游业态。下一步,将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一台文艺演出,满足各层次的游客需求,为旅游强省做出黔西南贡献。”

下一步,贵州将进一步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助力民族文化旅游带建设。以“旅游+民族文化”为主题,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围绕旅游产业延伸链条,将民族文化打造成为贵州发展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说:“我们贵州有18个世居民族,各有各的节日,各有各的习俗,还有自己的音乐、舞蹈、游艺、医药,处处都有民族民间文化事项。有了这样好的条件,贵州把各种文化旅游资源连接、整合起来,对下一步民族文化旅游带发展开辟了道路,让贵州的旅游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编辑

彭瑾

责编

孔薇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