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长顺县紫王葡萄结束了采摘工作进入了休眠期,冬管工作也进入紧张的环节,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棚架及架面维修。
“现在的年代好得多,我家住在葡萄窝......”
紫王葡萄是摆所镇热水村的支柱产业,村民们靠种植葡萄或者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即使天气寒冷,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心里也是热和的,边工作边唱着山歌娱乐。
“以前收完庄稼就不得活路做了,只是种点油菜,油菜也种不好,现在什么都改变了,哪样都好了。在家都有钱赚,也开心。”村民吴小翠边工作边说。
冬季管理得当,可以增加来年的挂果量和提升果实的口感,是葡萄种植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每年采果期快要结束时,脱贫攻坚队、村支两委、组管委等都要向种植户们强调冬管的重要性,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
坝地组管委主任班云桥介绍说:“我们组织老百姓到大户葡萄地里来学习管理,来务工,村里面也会组织老板、技术能手到农户的田地里面培训,教他们如何管理,让他们把葡萄管理好,收入、产量提高。”
种植大户杨显富就是常被邀请的对象,是村里面的葡萄种植能手。2012年,杨显富作为第一批种植大户引进入驻热水村,有30余年葡萄种植经验的他,深知冬管的重要性。
“每年采摘完以后,它就要实行冬季管理,冬季管理主要是增加第二年的产量和挂果性能,冬管是分几个季节,一个是菜果以后的菜果肥,和棚架的修整,和做架面的整理,还有冬季的除草施肥、修枝等,整个冬管时间要持续到从头年的11月底,要持续到第二年的三月底。”杨显富说道。
杨显富说,在长顺种植葡萄,得到资金、水池、机耕道等多种形式支持,自己愿意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共同发展。“现在的水果就是要求量,你没有量外商不进来,只有形成量了,形成规模了,才有外商来。”
因为有了大家共同努力,长顺的紫王葡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种植总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摆所镇20公里紫王葡萄长廊发展成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还建有农家乐、自助采摘园等,使农民从农旅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增收。
记者 罗小红
编辑 班晓静
编审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