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岑巩:“以强带弱”金点子 共谋发展好路子

贵州省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1605778920
积分商场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结合“地域相邻、产业相似、规模发展”的思路,探索推行“强村带弱村”帮扶带动发展模式,先后组建跨村抱团发展联合体42个,通过“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把强村优势注入弱村,弱村资源捆绑强村,让强村带着弱村干,弱村联着强村走,走出一条“抱团”发展之路。

家门口就业挣钱,幸福日子有奔头。今年50岁的吴先梅夫妻俩,家住龙田镇军屯村,原先在沿海一带的工厂当流水线工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夫妻俩想回到家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17年,龙田镇都树村蛋鸡产业发展起来后,夫妻俩如愿在家门口当起了“双职工”。

“我们两个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有6000多块钱,比在外面打工强,离家也很近,可以照看老人,又可以收拾家里,日子是越过越好。”龙田镇军屯村村民吴先梅说道。

龙田镇蛋鸡养殖产业属镇级易地扶贫产业基地,基地投建以来,通过采取“三变”模式,吸纳多方投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格局,有效化解了贫困村村集体资源缺乏、贫困群众增收无门路等问题,为百姓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我们这个蛋鸡场从2017年到现在,总的分红资金是150多万元,涉及的是4个村和全县的部分贫困户1058户3118人。”龙田镇都树村党支部书记刘良军说,目前有25个人在这里稳定就业,每个月的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通过就近务工和利益分红,来帮助贫困村增加他们的村集体收入。

曾经的胡家村,交通闭塞、信息滞后,集体经济增收无门,群众致富无路。2017年,通过“强村+弱村”的抱团发展模式,该村将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都树村蛋鸡养殖厂,以7%、8%、10%的比例波动按年固化分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分红资金75%分给老百姓,另外的25%用于改善村集体的建设,老百姓得到利益联结分红也是很满意的。”龙田镇胡家村党支部书记龙秀刚说,通过这个分红资金我们村又发展了辣椒产业,老百姓把钱投入进来,又可以得到一份收益,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强弱联合,无独有偶。大有镇塔山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一幢幢现代化猪舍掩映在一片浓绿的树丛之中,一头头肉猪仔长势喜人,这里到处充满着生机盎然的景象。

“平时都是通过监控来观察每一头猪的健康状况,工人们给猪喂食,我们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贵州思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说道。

贵州思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是远近闻名的猪倌,2018年,在大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组建塔山村联合党委,郑培坤当选党委副书记,采取“党社联建”模式,辐射带动10个村1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村里面的帮扶是以‘515破壳资金’的50万入股到公司,每一年按公司利润的10%分红;老百姓的土地入股,每亩每年按540元分红;特惠贷资金入股到公司来,每年享受5000元的分红。”贵州思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说,有产业能力的,用3万元入股到公司,公司给他提供20头猪苗,保底价负责回收商品猪,平时的饲料、疫苗、技术都是由公司提供,这样可以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至1.2万元。

今年45岁的郑培成和郑培坤是寨邻,早些年一直靠着在外地做卤菜生意养家糊口,在一次与郑培坤的交谈中,了解到生猪养殖这个致富路子,与妻子商量后,两夫妻毅然回到家乡,在郑培坤的帮助下,开启了养猪事业,当起了“猪老板”。

“郑培坤把销路和技术全部都给我们解决了,我们就是专心养猪,收入也比较可观,比我们在外面打工强很多。现在共有500头猪,发展这个产业我们信心还是很足的。”大有镇塔山村村民郑培成说道。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抱团”发展让贫困村尝到了甜头,让强村和弱村之间“擦出火花”,产生“化学反应”,盘活了各村存量,邻村之间取长补短,劲往一处使,有利于做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加快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步伐。

通讯员:陈敏 吴祥华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刘志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