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王喆
00:00 / -第241夜|陪伴曲《吴非华 - 遇见茅台遇见你》
来源:茅台集团融媒体中心+遇见栏目组后期整合
《遇见》栏目投稿邮箱:369142578@qq.com
三十五载光阴,一万两千多个日夜,从一名普通制酒工人到首席酿造师,从带领班组做好每一个生产环节,到服务全厂制酒工艺操作。严刚说:“感觉昨天才进厂,今天就要退休了,好像一眨眼的工夫。”
2021年4月,茅台酒第三轮次酒开烤的第一天。凌晨5点,严刚已准时出现在茅台酒厂制酒十车间。这是他在茅台首席酿造师技术职务上,最后一次下车间。
“三轮次酒太重要,不亲自看看总觉得不放心。”
“严大师,您来了,多指导下,我们的酒都要多烤点!”
热络地与工人们打招呼,严刚径直走向制酒十车间1号生产房,取出随身带在钥匙扣上的小酒杯,舀了一杯酒尝了尝,满意地点头。
在制酒十五车间2号生产房,严刚从一名正在上甑的工人手里接过箢蔸,抬高后往酒甑里抛酒醅,边抛边说:“要这样,轻一点、稍抛高一点,让酒醅铺得匀一点、松一点,有利于出酒。”
在制酒十八车间3号生产房,严刚先到接酒池看了看酒花,然后在晾堂抓起摊开的酒糟捏了一下说:“有点腻,要加点谷壳。”
在制酒二十五车间2号生产房,严刚从窖池里抓了把酒醅,用手捻了几下,再放到鼻下一闻,眉开眼笑地说:“感官很好,这个窖怕要高产。”
一路走一路停,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已经过去,而此时,天刚刚大亮。
“老师很神奇,他只要看一眼酒醅,抓一把闻一下,再把温度计插进酒醅里量一下温度,就能预估下一轮这堆酒醅能产多少斤酒。最终的产量和他预估的八九不离十,最多悬殊几斤。”在严刚的四徒弟周岐毅眼里,严刚的“绝技”太神。
“严老师是我们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不慌。”
在严刚的眼里,酿酒的不是人,而是微生物,这里面的道道,一辈子都钻研不完。厂里现在提的“数据+感官+过程”模式,就是要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指导、改进传统工艺。
“严刚,二十年磨一剑!”茅台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在谈起严刚时说,他在茅台工作了35年,其中有20年在生产班组,对茅台酒酿造技术的掌握,这20年时间至关重要。
茅台对“工匠”的培养有着非常严格而又科学的过程,“工匠八步”锤炼,一步一个台阶,环环相扣,终成大师。严刚干事认真,肯吃苦,善于钻研技术,好学上进且精力旺盛,还乐于助人,2016年底被茅台聘为“首席酿造师”。
“茅台的酿造技术职务,分为制曲、制酒、品评、勾兑4个序列,每个序列只有1个‘首席’位置,考评机制非常苛刻。”
茅台集团生产管理部主任谢珺认为,严刚能从14000多名制酒工人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他在一线工作的几十年里综合产量质量排名是全厂前列;
二是他在生产工艺改进上有重大贡献,比如他在全厂恢复了古老的‘划埂子’工艺,改进窖底避免渗水现象使产质量均得以提高,规范了窖底窖面的做法等;
三是带出了一大批好徒弟,26个徒弟个个都具备好品德,并对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全部成为酿造技术方面的中流砥柱,在生产中都能做到优质稳产、名列前茅。
2021年,严刚已经62岁,2019年就本该退休回家含饴弄孙,但第二次受聘“首席酿造师”后,他毅然坚守在岗位,无怨无悔地又干了一年多。
他说:“在茅台需要的时候,我定将尽我所能,做好工艺指导和传帮带工作,永远珍惜公司给我的一切荣誉,永远挚爱茅台。”
35年时光,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用严刚的话说:“感觉昨天才进厂,今天就要退休了,好像一眨眼的工夫。”
眨眼之间,血气方刚的青年已经是花甲老人,双鬓染霜,他的脸颊刻下了岁月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