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原创贵州 | 什么是厚积薄发——专访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韩宜芳

动静原创
1564898040
积分商场

韩宜芳专访

韩宜芳专访

00:00 / -

韩宜芳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是国家一级作曲韩贵森老师,在他的影响之下,韩宜芳三岁半就开始学钢琴,参加过小花合唱团,从小唱着贵州优秀的音乐作品成长。从高一到北京求学到研究生毕业,再到国家大剧院工作,虽然在北京学习生活了12年但是骨子里的贵州民族音乐深入骨髓,流淌在血液里从来不曾忘记。记得03年考中央音乐学院面试的时候,唱的是一首贵州民歌《摘菜调》,唱完后老师们都惊呆了,觉得太好听了,这就是贵州音乐的魅力。

03年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当时考上作曲和视唱练耳两个专业,因为是韩宜芳的父亲学作曲的,所以韩宜芳的目标也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作曲家,所以我就选择读了作曲系,30年前韩宜芳父亲的梦想是想考作曲系,因为年龄问题没有办法去报考,所以韩宜芳完成了她父亲的目标和梦想,在中央音乐学院这五年让韩宜芳整个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学习音乐的最高学府, 所以不管是老师也好,学习的氛围也好,还是对音乐素养的提升也好,都有一个质的跨越。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平台,中国演出的最高单位,韩宜芳记得当时有四五十人应聘一个职位,很幸运,韩宜芳获得这个机会。在国家大剧院工作的两年期间,背了五部歌剧,比如像歌剧《卡门》大概就要接近三个小时,天天跟着著名的指挥排练,还可以接触到接触世界顶尖级的艺术家在那里学到了太多东西。

让韩宜芳记忆犹新的是在得到国家大剧院工作通知那天,正好也是她作品《雨林漫步》荣获首届金杯手风琴作品大奖赛重奏组三等奖的日子,所以那一天对韩宜芳有特别意义。

对自己音乐创作的思考

多年学习现代音乐写作的一个好处是在于创作古典和传统包括民族音乐的同时,思维绝对开阔了许多,不再拘泥于很传统的创作技巧和结构。

韩宜芳有一个人生目标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朱践耳先生60岁才开始写交响乐,他经历给韩宜芳在职业生涯里有了很多的启发。

韩宜芳觉得自己需要很多积淀,来充实自己音乐创作的风格和种类,也希望未来能够以交响音乐、电影配乐为主,这是韩宜芳的人生目标。

2001年到北京一直到2012年回来,韩宜芳的青春也奉献给了北京,十多年都浸泡在音乐的海洋,辞掉国家大剧院的工作回贵阳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家乡的那么情怀,让韩宜芳下定决心回到贵州。

作品《刺梨花开》

《刺梨花开》是在2019年初来进行创作的,拿到歌词就在想要怎么来写这个作品,要让它的结构不流于俗套,又让它的整个编曲要比较时尚,韩宜芳做了很多尝试。

在创作的第一步增加了一部分布依族歌词,让布依族语言和汉语来交替进行,形成了现在这个作品当中非常有意思的部分,编曲上突破我们对民族音乐色彩的一些理解,用了很多像中东音色,让它变得更有活力,让它的流行性更强。

这首歌听起来有贵州民族音乐特色的风格,但是从编曲上来讲它其实更有世界音乐的风格,这么多年的创作,这首作品从流行音乐上还有从民族音乐上的结合比较符合韩宜芳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在这么多年的创作当中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而这首歌曲也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更多韩宜芳专访的详细内容,请点击音频完整收听。

请锁频FM91.6贵州音乐广播,下载“动静APP”收听。打开动静APP下拉菜单, 点击“电视广播”选择贵州音乐广播即可收听。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苏姝

编审

李铁流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