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初心·决战2019 | 郑龙:“贵州屋脊”留守教师 学生走出大山“开路人”(下)

动静原创
1564461900
积分商场

在贵州的屋脊上,这个海拔最高的高寒山区,在大山深处的彝族村落里,17年的时光,郑龙都经历了什么?

2002年,郑龙被任命为海嘎小学的校长。他背着面条,进了大山,这一路就走了三四个小时,终于来到海嘎村。那时候,整个海嘎小学只有1个老师和8个学生。

村里没水没电,每天要到几公里外的山窝里去提水。三餐没有蔬菜,只有玉米、土豆和面条。生活的艰苦,郑龙连眉头都没皱。他深知读书对于农村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成了他十几年的心结。

郑龙去村里做家访,说服适龄儿童的家长来海嘎小学入学的时候,家长们都说,反正在海嘎也只能读到三年级,还不如一开始就去别处读,省得以后转学麻烦,这句话成了他心里的一个梗。他说:“我就是想把海嘎小学办到六年级,一定能够办到六年级,让这里的孩子都能够就近入学。”

然而10多年过去了,海嘎小学的“完小梦”一直没圆!2014年,郑龙兼任了山下腊寨小学的校长。这是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年轻老师比较多,郑龙萌发了动员老师去海嘎的想法。然而海嘎的艰苦,大家都是知道的,他要怎么才能说动别人呢?

郑龙说:“不厌其烦的跟他们说,我说动了一个老师之后,我们两个又说服第三个老师,然后又去说服第四个老师,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形成了这种齐心办学的理念。”

郑龙对海嘎的感情,终于打动了顾亚、熊伟红等四位老师。他们决定,不怕吃苦和郑龙一起进山去海嘎小学。

动静记者在海嘎小学采访时发现了一幅特别的壁画,墙上画着学校12位老师的画像。这12位老师各有所长,而能吃苦、有抱负是他们的共性。

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完全小学,郑龙和老师们付出了多少,孩子们未必清楚。但是几年来,学校里多了可口的营养午餐,多了有趣的吉他、架子鼓,更多了这几个像哥哥姐姐一般的老师,对他们尽心的教导,孩子们都记在了心底。

郑龙告诉动静记者,他曾鼓励孩子们:“你爸爸妈妈在海嘎小学没有毕业,那么这个愿望我想实现在你们身上。”

这些是毕业班的孩子们送给郑龙的礼物,一个女孩写道:亲爱的郑老爸,我知道你也在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在这儿我也对您说一声,谢谢。祝您身体健康。你的女儿,龙梦。

龙梦,一个有梦的孩子,和班上很多孩子一样,把郑龙喊做老爸。海嘎小学六年的时光,让他们有了自信、懂得了感恩,更有了跨越大山的梦想。

在2018年6月全镇期末统考中,海嘎小学总平均分在12个学校中名列第一。海嘎小学的老师们告诉动静记者,他们都希望这些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一双双憧憬未来的眼睛,这一张张自信开朗的笑脸,13个小学毕业生,一个坚持了17年的梦想!拍照的那一刻,郑龙和老师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扶贫先扶志。扶贫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7年坚守贵州屋脊,为了让那里的孩子们,实现跨越大山的梦想的大山园丁——郑龙,这就是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中,一位大山园丁的故事。

视频编辑:杨霄

编辑

杨霄 龙菊珍

责编

苏畅

编审

王丹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