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贵州两方摩崖,两个观点,历史的悬案至今未解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3339938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汉朝,关于贵州比较著名的地理标识有两个,一是“牂牁(zāng kē)”,二是“夜郎”。牂牁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小匡》篇。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齐桓公邀请众诸侯在葵丘(今河南民权县)会盟,曾放言:“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大意是像南方的吴、越、巴、牂牁等小国家,都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这段话说明,春秋时期西南地区有一个牂牁古国存在。“牂牁”的字面解释为栓船之木桩,因此其也作为江名使用,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其云:“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意思是夜郎古国紧临牂牁江,这条江还比较宽,可以通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又设置牂牁郡,下辖17个县,主要地理范围大致也在今天的贵州。大体归纳一下,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贵州,先后出现称为牂牁和夜郎的古国,并且和牂牁江都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关于牂牁和夜郎的中心区域,目前尚存争议。关于与牂牁、夜郎关系密切的牂牁江,到底是今天的哪条江,至今也没有定论。颇有意思的是,这种争议不仅今天存在,历史上也存在。贵州的一南一北,分别镌刻有一方摩崖石刻,就侧面反映了这种分歧。

“古牂牁”摩崖远景

南面的一块,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木咱镇下坝寨古道旁崖壁上,离地3米许。摩崖呈横长形,高约1.5米,横向右起楷书阴刻“古牂牁”三字,每字高0.6米,宽约0.42米。竖向楷书阴刻落款“光绪二十一年冬,兴义府石廷栋志”。石廷栋系云南昆明人,早年随父石虎臣转战重庆开州,其父战死后,石廷栋便以军功投效黔营。同治五年(1886),署理归化厅(今紫云县)。光绪三年(1877),署理思州府(今岑巩、玉屏、镇远青溪一带),兴学校,劝农桑,清积案,士民深感。光绪十二年(1886),署理大定府(今大方县),初设电线,百姓异之。光绪十八年(1892),补授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古牂牁”摩崖正是镌刻于其兴义府任内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这一时期,广西游匪倡乱,出没于南盘江河谷两岸,石廷栋奉旨在滇黔桂三省边界会剿。据《贵阳访册》记载,时“河长千余里,兵仅千余名,剿办颇难。”很显然,这里的“河”,指的是安龙县南部与广西北部交界的南盘江。据此可知,至少兴义府知府石廷栋认为,牂牁江即珠江上游的南盘江。

“古牂牁”摩崖 左志明摄

北面的一块,位于遵义市凤冈县城西何坝乡康坝村南一面天然崖壁上,摩崖离地3米,外侧有双线条边框,高1.53米,宽1.58米。竖向楷书阴刻“夜郎古甸”四字,每字0.5米见方。两侧竖向楷书阴刻款识“万历丁亥秋九月,见田李将军过此书。”所谓“夜郎古甸”,大白话就是夜郎故城的远郊,即“郭外曰郊,郊外曰甸”。李将军系明朝湖广都司九溪卫指挥同知、怀远将军李昆岗之孙李应祥。李应祥出生于湖南常德临澧,以武生投军。万历八年(1580),因镇压广西右江民族起义,升松潘(今属四川阿坝)副总兵。万历十三年(1585),任四川总兵。次年,李应祥集结遵义播州、重庆酉阳等地明朝驻军,对苗、瑶等四十八寨民族起义军进行镇压。万历十五年(1587)7月,李应祥平定苗瑶起义,新设屏山县(今属宜宾),加强明王朝统治。凤冈地处乌江北岸,正好位于李应祥集结明军的播州、酉阳一线,镌刻时间为“万历丁亥秋九月”。从时间看,此时的李应祥刚刚扑灭义军,志得意满,因此款前镌刻“见田”二字,即《易经·乾卦》中的“见龙在田”,龙(也许指他自己)现田间,有利大德之人治事。关于“见田”,学界还有其他几种说法。一说是威宁人李文龙,明乌撒卫指挥使,其在威宁双霞洞遗墨落款为“见田李文龙书”。还有明南京刑部郎中、福建晋江人李贽说,其在《李见田邀游东湖二律》一诗中也自称为见田。当然,“见田李将军”是谁并不是本文讨论重点,重点是通过这方摩崖,这位李将军认为的夜郎古国应该在黔北偏东。据此可知,其观点为牂牁江系乌江。

“夜郎古甸”摩崖

两方摩崖,一清一明,两位将军,两个观点。巧合的是,今天贵州史学界对与牂牁、夜郎两个古国关系密切的牂牁江,也大致分为“乌江流域说”和“盘江流域说”两种观点,历史的悬案至今未解。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