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1949年11月8日,解放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解放黔东南重镇镇远之际,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部通知驻黄平旧州作该军预备队的第二七五师师长陈德明率部立即撤退。陈德明率全师官兵于11月15日到达黔西六广河,得知第十九兵团和第四十九军直属部队,在鸭池河一带沿乌江设防阻击解放军渡河。第二七五师渡过六广河在黔西驻下后,一面按命令就地布防,一面立即着手与解放军联系, 准备在黔西宣布起义。11月18日,陈又派其亲信第八二四团副团长陈耀信和副营长陈耀宗着便衣,扮成商人日夜兼程赶往贵阳,去找解放军高级指挥官,说明第二七五师是早就准备在贵州起义的,部队现在六广河一带,建议解放军从六广河渡乌江,不必强渡鸭池河。
此时,陈德明得知解放军即将进攻第四十九军、强渡乌江的消息后,决定把第二七五师撤离六广河一带,来个釜底抽薪,以瓦解第四十九军的河防。21日凌晨,第二七五师担任河防的部队撤离六广河,向金沙县的安底镇集中,从此脱离第四十九军。当日,二野第十七军兵不血刃,从六广河越过鸭池河防线。
11月23日,第二七五师到达安底镇。派往贵阳的陈耀信等人也在途中和陈德明相遇。他们报告说:在贵阳见到解放军第十七军军长兼政治委员赵健民,赵要第二七五师归遵义军分区指挥。同时,在遵义的陈铁接受地下工作者陈福桐等的建议,写信叫陈德明起义。在各方面的推动下,第二七五师于当日正式通电起义。
陈德明起义后的第二天,贵州第二绥靖公署(即黔北绥靖公署)司令吴剑平、副司令柏辉章、蒋丕绪及所部800余人,亦于24日在遵义附近的老蒲场向解放军投诚。此外,在遵义地区,当时通过中共遵义地下组织争取及陈铁联系、写信劝说起义的部队还有川军罗广文部下的陈家骥营、宋希濂部陈鉴明团。
策动国民党部队的起义,加速了贵州全境的解放,减少了城市的破坏。在贵州起义的国民党部队,有的是同中共地下组织和人民解放军早有接触,经过地下党组织积极争取,赞成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愿意投向人民一边;更多的则是迫于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革命形势而举行起义;也有一些是抱着投机心理参加起义的。但国民党部队的起义,终究对保存国家元气,使百姓免遭战火之灾,配合人民解放军进军,以及贵州各地的顺利接管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