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对贵州解放后如何开展接管建政工作,二野前委和中共贵州省委作了周密的准备。1949年10月6日,杨勇、苏振华、徐运北联名向二野前委发出《关于贵州工作的初步意见的报告》,提出:到贵州后第一阶段的工作方针是,结合军事进剿与政治攻势,大力扑灭匪特,安定社会秩序,迅速安摊子,搭架子。部队与地方密切配合,不放弃时机地进行接管仓库与借粮征粮,解决财经困难。严防破坏,恢复生产,一切工作尤应直接配合与全力支援大西南解放战争。11月12日,邓小平对这份报告写了题为《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的复电,以二野前委的名义在复电的同时报告中共中央。11月19日,毛泽东写了批语,以中央的名义转发全国。这份报告,为全省接管工作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全省的接管工作采取由中心城市贵阳、遵义、安顺等开始,逐步扩展,区别对待,分为三类不同地区:第一类为全面占领地区,主要是贵阳、遵义、安顺及其周围地区,以及川黔、湘黔公路沿线两侧的县份,对这类地区实行全面接管。第二类为边远县及大山区,这类地区暂不接管。第三类为上述两类地区间的县份,采取相机占领的办法,逐步扩展、接近。
解放初期的贵州,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情况十分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和各地军管会的全体同志,遵照中央关于新区工作的方针和邵阳会议的精神,日以继夜,不顾疲劳,不怕流血牺牲,广泛宣传、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省、地、县各级领导到基层一般干部,人人都把宣传形势,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职责,不论是在机关、工厂、学校、街道和场坝,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报告会、座谈会、访问、读报纸等形式,宣传《人民解放军布告》、党对国民党起义人员的政策、对旧职人员的政策、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民族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等等。由于党的各项政策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就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