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最近一段时间,“村BA”“村超”等“村味”体育赛事引发热议,鼓舞了各地办好群众体育运动的热情。本期大家谈选编3篇文章,一起探讨如何促进群众体育实现更大发展。
——编 者
激发兴趣 广泛参与
北京市西城区 达仁
观看贵州省台江县“村BA”和榕江县“村超”,令人振奋的不只是激烈的竞技比拼,还有普通观众对体育的热爱。比赛时,村民和游客挤满看台,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可见一斑。
发展好群众体育,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参与兴趣。基础设施到位,才能方便群众参与。以榕江县“村超”为例,当地拥有标准足球场14块,方便了足球爱好者训练活动。体育项目有特点,才能吸引群众参与。从珠江上的龙舟争霸赛,到八桂大地的“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再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锡尼河杯”足球赛,无不是以浓厚的地域特色,赢得群众支持参与。
随着人民群众对休闲放松、健身康养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多群众体育运动场景等待开启,更多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待唤醒。为更多人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创造条件,现象级群众性体育赛事必将持续涌现,赛事的综合效益也会越来越明显。
扎根乡土 赢得群众
贵州省贵阳市 马刚
贵州省榕江县“村超”,每个比赛日赛场都有四五万观众,在网络上也赢得满堂喝彩。“村超”的可贵之处在于,既有竞技观赏性,又方便群众参与,人们能从中享受到体育之乐、文化之乐。
“村超”能够火爆全网,靠的不仅是足球运动本身的号召力,还有扎根乡土、扎根群众的感染力。技惊四座的“倒挂金钩”、眼花缭乱的“彩虹过人”,“村超”踢出了球技“名场面”。比赛间隙的芦笙舞、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体育运动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文体公共产品,让观众在“最炫民族风”中享受加倍的快乐。
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村BA”“村超”绝非急就章,而是凝聚着各方的热忱付出、长久努力和紧密配合。对于全国其他村镇而言,潜心发展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推动文体转化、文旅融合,就能让人们从体育中愉悦身心。
突出特色 避免同质
贵州省六盘水市 李万军
贵州省“村BA”“村超”的火热表明,饱含地域特色的乡村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展现风土人情、地方形象的窗口,也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能。
“村BA”“村超”为何这么火?一个重要原因是找准了发展定位,发挥了自身优势,突出了地方特色,推动了群众体育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村BA”“村超”出名后,也有不少地方跟风模仿,打出“村操”“村赛”“村运会”等“村牌”。能带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好事,但跟风模仿、重营销轻内容容易出现同质化、良莠不齐的问题。把赛事做实、把体旅融合做优,是赢得观众和游客口碑的基础。
无论是发展群众体育,还是促进乡村振兴,都没有依葫芦画瓢的捷径,必须在发挥自身优势上做大文章,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上精准发力。坚守初心、展现精心、投入耐心,群众体育才能稳健发展,乡村文旅才能常赢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