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相康
他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从小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是一名普通的新闻记者,在党的新闻工作采编一线耕耘10年,始终奔跑在贵州文化新闻战线。在贵州文化的滋养中,他从一名“贵漂”成长为一名新时代贵州人。
他,便是赵相康。作为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一级主管,赵相康用10年坚守,走遍贵州88个县的山山水水,采写稿件4000余件,用20多件奖项、荣誉,践行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忠诚担当与初心使命,用心用情记录传播厚重多彩的贵州文化。
赵相康(左二)
自2021年担任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一级主管以来,赵相康负责二审编辑工作,编审文化类稿件 5000余件600多万字。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贵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多姿多彩,10年来,赵相康把讲好贵州文化故事当作责任担当,做到重大文化活动不缺席,重要文化报道有力量。
赵相康(左)
赵相康长期关注贵州非遗事业发展,持续跟踪报道贵州国家级非遗项目花灯戏、黔剧的传承发展,走村串寨采写非遗传承人,累积发稿数百篇,讲好贵州非遗传承故事,让非遗传播到千家万户。2017年 10月,在“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中因表现突出,被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先进个人。
赵相康(左)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红军长征在贵州历经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2021年3月,在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赵相康策划完成长征地图“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绘制,并制作 H5 作品《长征贵州千里江山图》。时年正值建党百年宣传的重要节点,该长图被人民网、澎湃新闻、腾讯网、当代先锋网等省内外十余家媒体转发转载。
通过这次对红色文化的梳理,让赵相康对长征有了新的认识,并由此开启《学党史 行贵州》主题的采访。在长达 3 个月的行走中,他边走边采边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用专访、特写、视频、H5、长图等形式,图文并茂,发稿30余篇,向读者生动立体地讲述了贵州的红色文化。他长期跟踪报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区的建设情况,撰写多篇重磅报道被人民网等媒体转发。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参与的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6省联动报道获得中宣部阅批表扬。
赵相康(左)
影像是记录和传播历史最为直接的方式,赵相康致力于挖掘影像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传播。2021年5 月,他开启专题《老照片里的贵州故事》的采写,采访对象是曾经奋斗在新闻一线的摄影记者,也有拿起相机记录贵州发展的摄影师,他们平均年龄在 70 岁以上,是用摄影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文化老人。他们讲述这个时代发展的故事,有图有真相,从小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
在反映贵州的发展和巨变中,赵相康用镜头记录了这些文化老人讲述的贵州城市发展、交通变迁、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的一个个感人故事。83 岁的金德明老师在接受采访3个月后去世,后又有几位老人相继离世,让人感到遗憾。但通过此次系列报道,赵相康记录下他们亲口讲述的视频和影像。
由于该系列稿件受到读者热烈反响,引起了贵州摄影人以贵州城市发展、桥梁建设、脱贫攻坚等主题的研讨活动,其中《杨安迪:26 年拍摄,成千上万张影像作品里的陇戛苗寨变迁史》一文,记录了贵州箐苗26年的变迁,被贵州省博物馆关注,并以《梭戛故事: 一个村庄的影像史》为题在贵州省博物馆、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举办展览,赵相康也因这次记录,作为策展人参与其中。展览吸引了数万名省内外观众观看,受到多方好评。
赵相康(左一)
2023 年,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主办的《27°黔地标》文化周刊、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改版。作为部门主管,赵相康深度参与此次改版,策划的文史专刊版群从人文的视角,呈现历史长河里的人与事。系统报道梳理贵州文化谱系,对贵州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进行专题报道。
其中,他采写了《通道贵州的历史与今天》,二审编辑《史前文明 “洞见”贵州一一考古实证贵州是中国南方原始文化的摇篮》《屯堡文化 贵州建制的历史背影》《龙场悟道 阳明学之源一穿越时空从“心”出发》《花灯戏 曾经很流行 如今仍璀璨》《一脉文心应春发 黔剧绽放别样红》等重磅稿件,通过系统报道梳理贵州文化谱系,报道旅游产业化、文旅融合的进程和案例及行业观察,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长期耕耘贵州文化沃土,他感知到贵州人在文化自信上的底气,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传播贵州文化的责任。赵相康表示,未来,他将采写编辑更多优质文化新闻,为讲好贵州文化故事贡献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