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有一支主力军叫驻村工作队,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乡村振兴战场,在绘就“美丽乡村”的画卷中踏上了坚实步履、展现了奋斗身姿。支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2021年5月,根据州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支华被分配到了彦洞乡仁丰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
仁丰村地处九寨侗族地区腹地,风景秀丽,但山高坡陡、田地分散。“偏远、产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这是支华对仁丰村的第一印象。如何改变现状,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了他来到仁丰村思考的第一件事情。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支华了解到,由于村里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产业主要还是靠种植水稻为主。但大多数群众都靠原始的牛耕方式耕作,效率低、耗时长,且牛养一年,劳作一季,付出远大于回报。这让出身农村的支华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为了能提高生产效率,支华连忙打报告向单位申请资金,购买了一台旋耕机。此后每到春耕时节,他每天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义务为群众翻犁土地,教大家使用耕机,发动他们种植辣椒、大豆等经济作物。
“我们老百姓很相信支书记,大家都积极地种植子弹头辣椒,去年的收购保底价是3块钱一斤,亩产在1500多斤左右,全村收入差不多21万元,我们村的收入比往年翻了两番。”提起支华,仁丰村的文书张绪钊对他竖起大拇指。
有了去年的基础,今年仁丰村又计划种植辣椒120亩。立夏时节,走在仁丰村的田间地头,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抢抓时机栽辣椒,支华也开着他向单位申请新买的第二台“铁牛”帮助群众翻犁、起垄,指导他们覆膜、下秧,忙得不可开交。
“支书记他来到我们村什么都做,种辣椒、种水稻都是他用犁田机来帮我们犁,经常搞到天黑了才休息。”今年已经66岁的张先玉一边忙着种植辣椒一边告诉记者。
“我家小孩外出打工,我们又老了,没得什么力气来种田,去年我种了两亩得了差不多3000元,得感谢书记他们来帮忙我们。”村民潘爱英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着支华帮助大家的点点滴滴。
除了帮助群众解决了耕种难题,作为一名森林保护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支华还将他的专业知识用在了帮扶工作上,为彦洞乡的锥栗、箬竹产业发展提供了病虫害防治技术。走访调查、翻犁土地、环境整治、完成各项材料.......在仁丰村的每一天,支华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帮一把扶一段送一程,今年再帮你们一年,以后得靠你们自己咯。”任期将满,支华在朋友圈里不舍地写下这段话。支华说在仁丰的两年时间里,自己成长了很多,这也将成为他一生难忘的时光。“我在仁丰大家把我当朋友一样相处,还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基层工作经历,这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他来的这两年里,支华自己说他现在是半个仁丰人了。他很接地气,也很快地融入了我们这里的生活,现在他就要离开仁丰村了,我们很舍不得他。”回想起两年来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张绪钊万分不舍。
“他要回去我很舍不得,在我们的心里他是最好的,特别照顾我们老人家,很为我们着想。”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张先玉老人脸上写满了不舍。
“我尽我所能做了所有的事情,没有辜负这片热土,没有辜负这里的老百姓,没有辜负单位、组织。未来,无论我置身何种岗位,我都将脚踏实地、奋斗不辍,用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忠诚答卷。”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支华不舍却又坚定地说道。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杨秀梅 刘东鸣
通讯员:龙本银 吴玉水
编辑 姚本团
二审 陆琇
三审 姜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