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茶谈/TIME丨这份茶忆,小心暴露年纪

撰文:龚雪
1611452280
积分商场

不同年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在这些标签中,茶扮演神奇的角色,开启了我们关于茶的记忆。你的茶忆属于哪个年代呢?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60年代

集体性是六十年代的回忆,一声“同志好”就是最亲切的问候。那个年代,斜挎着一个灌满水的军用水壶,再带上一把土茶叶,心中装满了社会主义建设,斗志昂扬。干完活儿,用土碗喝上一大碗茶,舒爽!再哼一段《智取威虎山》,小屁孩儿在身边披个床单抢着扮演杨子荣,再困难的日子也能欢声笑语。

70年代

搪瓷、的确良是70年代的日常生活记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间的车床旁,搪瓷杯一定是标配。那时候的茶,都是装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里,开水一倒,喝的就是那股劲儿。下班回家走进筒子楼,走一路得招呼一路,闻一路的饭菜香,听一路的锅碗瓢盆叮当响。哪家顽皮孩子又上房揭瓦被爸妈打得鸡飞狗跳,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哪家来客人了,赶快叫孩子到隔壁家去借点茶叶。筒子楼里的生活,热闹每天准时上演,总有说不完的百姓故事。

80年代

大人的三转一响、喇叭裤,孩子们的小人儿书。被大人牵着到国营商店里面买茶的小孩,眼神总能穿过一身白大褂的售货员,直勾勾地盯着货架上的糖果砸吧嘴。大多时候的结果是被大人拉走,塞进自行车打道回府。有电视机的人家会自豪且大方地把电视机搬到夏天的院子里,其余各家人端上茶和板凳,带上蒲扇准时赴约。

冬日里,家家户户烧一铁炉子,炉子上随时都坐着一个铝制烧水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端着装满饭菜的碗到邻里家串门吃饭是每晚的保留节目。晚饭毕,串门并没有结束,而是新一轮茶话会的开始。大家围坐在炉边,老妈和阿姨们看电视、织毛衣,还不忘在嗑瓜子、唠家常的间隙对电视节目评头论足。老爸和叔伯们喝茶侃大山,对于政治军事这种国家大事他们永远都能乐此不疲地聊成小城故事。院子里其他家的哥哥姐姐要忙着写作业,没空搭理我这个正趴在铁炉子上看着水蒸气弥散昏昏欲睡的独生子女。

90年代

搬进了楼房,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商店里的货物品类越来越丰富。老妈喜欢喝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和米兰花茶。心情好时,她总爱美滋滋地泡上一杯。那个年代开始有了速溶咖啡,虽然很苦,也不懂外国人为什么喜欢这难喝的玩意儿,但就觉得洋气。那个年代,也开始有了各式国产瓶装茶饮料,印象中最早的是柠檬茶,那是酸酸甜甜的人间美味。春游时谁能带上一瓶,从小书包里拿出来的那个瞬间简直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周围一圈绝对都是艳羡的目光。曾经的我甚至一度怀疑,当年中考优异的成绩,和我妈大方地一次性买5瓶冰红茶给我带来的幸福感有直接关系。

千禧那十年

尽管饮料的花样和选择越来越多,但弘扬茶文化的热情却也异常高涨,茶作为一款日常商品的属性也在逐渐正规化。那个年代开始,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看到茶的身影,也在超市货架上看到茶的包装上都陆续打上了QS的字样。茶艺表演开始盛行,各大茶馆、活动现场和茶展示展销会上,穿着旗袍、长衫等传统中国服饰的茶艺师们让茶和茶具在指尖翻飞。那个年代,坐在奶茶店里点一杯奶茶可以聊一整个下午,有时候还可以把假期作业集中突击一下。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对“网购”这个词,父母们经历了从深恐上当受骗的担忧,到后来时常对我们说“你帮我在网上买个XXX”的转变。能买的,可不止茶。

2010年以后

健康成了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保温杯泡枸杞成为养生标配的同时,手机不离身的依赖也成为大小朋友们的日常。微信群里抢到一毛钱的红包远比和父母面对面坐着喝杯茶,聊聊近况激动人心。网络综艺、短视频、直播……似乎永远有下一个“风口”等我们去追、去消费。我们保留了“客来敬茶”的生活礼仪和每日喝茶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对茶有了养身、养心的健康和精神要求。我们决然地抛弃了9.9元包邮的茶叶,开始同考虑其他食品一样注重茶叶安全性和品质。高速运转的我们,总有一杯茶水润喉。

2020年

2020年,艰难与感动并行。茶在这年反复被“提起”,又数次被“辟谣”。而茶本身,还是也只是一直陪伴我们左右的生活方式而已。

已开启的这下一个十年,不知道我们还会留住怎样关于茶的记忆呢?

编辑

陈果果 张枥丹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