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在村里看脱贫丨新时代的农民老赵

动静原创撰文:赵清山
1599623460

最喜山里初秋的早晨,周末回到村里总起得早,最爱走出屋子到满是窸窸窣窣虫鸣的地里去。玉米秆下面的几片叶子已微微的干黄,玉米棒子虽是青壳,却早已包裹着饱满的玉米粒,再过个把月就能掰了回家,满满当当地塞满农家的炕房。山里的空气最是干净,闻不出其他的异味,尤其在清晨六七点,阳光像蛋黄般柔软,路旁的小草上还晶莹的闪着些露珠,不小心碰着能把裤腿打湿了去,凉飕飕的让人不禁一颤。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烟叶,烟叶成熟的季节大抵是夏末初秋的样子,得全家都出动,天还蒙蒙亮便起床,简单的吃些早餐便往山上走,到了烟叶地,全身的衣物被露水打湿了一半。

在阳光还不燥热,烟叶上的露珠还未干之前摘下微黄的烟叶,打成捆一堆一堆地放着。伴着露水,摘烟叶的手便总是干净的,若是露珠干了,阳光炽烈起来,双手总会被烟叶染上厚厚的一层黑,黏糊糊的像狗皮膏药,得不时用干燥的泥土在手上反复地揉搓才能不糯糯黏黏的。

那时,家里的地三分之二用来种烟叶,剩下的才会种玉米和自给自足的辣椒、蔬菜一类,每年轮着种,保持土地的肥沃,烟叶和玉米总是长势好,收成也好些,那是农人自己总结的经验。

不自觉地沿着小时候跟着父母摘烟叶的路往山里走,却没了当时山里忙碌的景象,空旷的山腰不时地传来一声鸟鸣,悠扬地传了很远。原来湿滑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道,是近几年才修的机耕道。而原来种烟叶的地里,插满了一根根水泥柱子,像蜘蛛网一般的铁丝把每一根水泥柱子死死地拉住,猕猴桃的藤攀沿着铁丝网绵延了几个山坡。记忆里的烟叶地已变成了一片结满硕果的猕猴桃基地。

走到山腰,正遇着猕猴桃基地做事的老赵,他正捣鼓着地里的水管,水管的接头处有些漏水,老赵给接头处加了个垫子,再拧紧水管。看到我,他有些惊讶:“啷个早,你搞哪样去哦?”

“空气好出来到处走走,这么早就来做事了?还没到上班时间嘛。”

“咱农民哪哈不是早起的哟!再说,我是不兴上班时间哦,都是凭良心干活,主要是这段时间太旱了,得浇浇水,要不然影响果子咯……”

劳作的老赵

年近花甲的老赵是基地的管理员,一头花白的头发在满眼是绿的园子里特别的显眼,蜡黄蜡黄的长方形的脸是常年在阳光下干活的农人特有的脸,高大的个儿总得弯着腰才能在猕猴桃藤蔓下干活,但却更显老赵宽厚的肩膀。从基地开始种苗时,老赵便是这基地的管理员,五年多的时日里,除了些特殊的日子,老赵几乎都在这300多亩地里,有活时便干活,没活了也四处转悠,像个巡山的将军。

捯饬完手中的话,我提议跟老赵一起在猕猴桃地里转转,老赵顿时来了兴致,高兴地跟我聊起了他和基地的事。

老赵告诉我,猕猴桃基地刚建时,寨里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老板要流转土地,很多人不愿意流转,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种了粮食才能心安。可那时,村里的青壮年们大多出门谋生路去了,留守在家的人们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在厂子里干两个月的工钱。风风光光打工回来的人们又带走了村里更多的劳动力,种地的只有稍年长些的人们。

猕猴桃基地的老板是乡里的人,回乡发展农业产业,也是为着带领乡亲们致富,于是热心的老赵帮着劝周邻的人家把土地流转出来。但劝归劝,最终还是遵循自愿的原则,不愿意流转的也不强求。

老赵说:“当初听我劝的,都感谢我哩,这年头,单家独户的种些玉米,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还不如在基地里打工挣的钱多呢,他们就倔在不会算经济账上……”

说起这话时,老赵神情有些骄傲,转身看向远处连绵的猕猴桃基地,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满头花白的头发,长长宽宽的脸上微微地挂起了笑容。老赵流转了10多亩地给基地老板,几乎是他全部的土地,每年能领近4000元的流转费,没有成本,没有额外的付出,是净赚的收入,比种玉米划算了许多。

连绵几个山丘的猕猴桃基地

猕猴桃需要精细化的管护,基地里总得需要很多的用工,日常的用工大概每天需要10来人,老赵负责找人,每天带着农人们在院子里干活,老赵成了村邻间“闻名”的小包工头。

老赵也是“用人唯亲”,找的都是寨子里的人,但必须得是勤快又自觉的人。老赵说,咱农村人瞧不起懒人。

因为地里干的活都不是技术活,平日里就在园里干些浇水、除草、采摘之类的活计,男女老少都能干。

老赵自豪地说:“寨子里的人基本都在他手底下干过活,领过钱……”

老赵负责统计用工,每人每天的工资是80元,干一天就得一天的工资,两三个月结一次工钱,结账那天无论多晚,老赵都会把钱送到干活的人家里。老赵说:“农民的工资拖不得,这点我们老板做得好!”

作为包工头,老赵工资按月领,每个月3200元,比出门打工能多存许多,他的孩子们都出去打拼了,留下一双孙儿孙女在家里,老赵也能帮着照顾。老赵说:“出门打工还不一定挣着这点钱哩,刨去房租、吃饭等等开销,还存不下这么些钱呢……”

早些年干石匠的活计,得下重力气,常年以左腿为用力的支撑点,长期的劳损,老赵的左脚患了骨质增生,为着保养,总是套着厚厚的棉质的袜子,不管寒暑总是穿着拖鞋。因着这个原因,为了方便干活,老赵买了一辆三轮的电动车,自己给车顶焊接了延伸出来的雨棚,用厚厚的塑料纸盖上,挡雨遮阳。

平日里,老赵就驾着自己的小三轮奔走在几个山头间,基地里的机耕道四通八达,修建时还刻意加宽了些,车子行得方便。老赵说,就算以后基地干不下去了,机耕道也方便咱们干活,总之是一举两得的事儿。

老赵和他改装的电三轮车

“干活总得多动点脑筋,让自己轻松些。”这是老赵最爱挂在嘴边的话。爱琢磨事儿的老赵买车前从没骑过车,但买来了三轮车后学得却是极快,最大的动力就是想让自己干活干得轻松些,于是,电三轮成了老赵干农活最好的助手。老赵说:“肩挑背驮的干了一辈子活了,得解放解放自己!”

老赵告诉我,总在电视里看着人家外国的农民都是坐着车就把活干完了,现在自己也能骑着小三轮到地里干活,证明咱们进步了,也成了新时代的新农民了。地里的机耕道蜿蜒曲折,但老赵已经练就了一身骑车的本事,走习惯了那些急转弯,对路况应付得游刃有余,从没因骑车摔过。

当了猕猴桃园五年的园丁,老赵的猕猴桃种植管理经验很丰富。他告诉我,园里种的品种叫“贵常”,长势好的藤蔓一年能长到5米,一般情况下18个猕猴桃就能有3斤,今年的产量应该有十几万斤……

四周杂草上还有零星的露珠,老赵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地里,向我普及起猕猴桃种养的知识来。

老赵席地而坐向我普及猕猴桃的种养知识

老赵常说,不管做事做人都要靠谱,农民种地就得把庄稼捯饬得像模像样的,要不然就得饿肚子。猕猴桃基地老板信任他,他就得把这片园子照顾好,把啥活都干得精致。

太阳渐渐有些烈了,阳光穿过交错的猕猴桃藤蔓斑驳地洒在地上,老赵起身,摘去头顶一片枯黄了叶片,眼神坚定地说:“我敢打包票,如果不是我管理,这片猕猴桃不会长得这么好……”

说完,对我莞尔一笑,脸竟有些微微的泛红。

这五年的时间里,老板也尝试找了好些人与老赵一起管理,但是工作都没老赵做得认真,也不像老赵那样全身心地扑在基地里。四邻的人也都知道,这片猕猴桃园子离不开老赵。

一年三百多个日子里,不管下雨或是晴天,老赵总是早早底来到基地,走上一圈,四处检查一下,然后跟着来做工的大伙儿一起做事。老赵熟悉这个猕猴桃园子里的每个犄角旮旯。

老赵说:“看着这些猕猴桃一点点长起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娃儿一点点长大一样,有了感情,晚上做梦都会梦到园子里的事……”

挂满硕果的藤蔓

再过个把月,园子里的猕猴桃便到了采摘的季节,那时,这连着的几个山坡都会有农人忙碌的身影,满山遍野的热闹伴着果香。农人们一个个摘下猕猴桃将会随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走出大山,走到城里人的果盘里,而老赵也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忙着摘下呵护了一年的果子,忙着计算乡亲们做工的工资,忙着去感受收获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农人最爱的是劳动的丰收!

图片来源:赵清山

编辑

曾璐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